《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的最早主演者王昆在国家大剧院看了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后,拉住赵季平的手说:“这是继《白毛女》之后最令我激动的一部戏,你们一定要不断演下去!”平时往往看半场戏就退场的著名音乐家金铁林不仅完整地看完了这部戏,而且不断地流泪。那么,这部精品剧究竟是如何孕育的?一群国内一流的编创人员又是怎样走到一起并呕心沥血创作的呢?
《米脂婆姨绥德汉》剧照。 资料图片
陕北民歌和陕北舞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艺术奇葩;米脂婆姨绥德汉,陕北乃至全中国对男人和女人人格魅力的最好赞誉。盛夏7月,当将这两者完美结合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这是一部陕北文化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可以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这是陕北文化的一张金质名片!”许多人在观看这部剧后发出这样的赞叹。
受孕:《三十里铺》做前身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2005年初,当绥德县以这首著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为主线排演的同名民歌剧上演后,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4月29日,时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后来成为《米脂婆姨绥德汉》编剧的白阿莹带领省文艺界专家赶赴绥德观看了该剧。5月10日,省文化厅副厅长、文艺评论家孙豹隐又带领10多位省上的艺术家观看了该剧。两次观看,领导和专家均给予较高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的意见。正努力建设文化大市的榆林市领导很快带领市文化文物局和绥德县负责同志到西安向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汇报了对该剧加工提高的思路。省上决定将该剧作为全省的重点剧目来抓,并确定剧本编创班子对剧本重新加工。2006年3月20日,省委宣传部召集省内专家对剧本进行讨论,认为剧本应推倒重编,并决定前期工作由省委宣传部负责,后期排演由榆林市负责。6月14日,省委宣传部又召集专家对剧本的新创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决定由身为作家的白阿莹亲自编创。
此后,省委宣传部和榆林市按照“高起点、高层次、出精品”的原则,决定聘请我国著名戏剧家、导演陈薪伊担任总导演,上海资深制作人薛宝忠担任制作人。2007年,根据总导演和制作人的推荐,经反复斟酌,确定《米脂婆姨绥德汉》的舞美设计由中国舞台美术协会副秘书长季乔担任,服装设计由中国少儿艺术剧院吴雪润担任,音乐制作和监制由中国音协副主席、陕西省音协主席赵季平担任。确定男主角由著名歌唱演员王宏伟担任,女主角由著名歌唱演员雷佳担任。
成形:呕心沥血育精品
男娃:你做我的婆姨好吗?
女娃:好!那什么时候娶我呀?
男娃:等你长大了我就娶你。
女娃:那我什么时候长大呀?
男娃:明天,明天你就长大了。
女娃:那我把手巾送给你,可不敢明天丢了。
男娃:那你得亲我一下!
女娃:不敢,不敢呀!怀上娃娃咋办呀?
……
《米脂婆姨绥德汉》开排后,男主角王宏伟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剧中的这段对白太经典了。浓浓的陕北腔调,童真的表演,每天都撞击着他的灵魂。
是的,一部好剧首先必须有好剧本,当曾经创作出小说《惶惑》和散文《绿地》、《重访绿地》、《俄罗斯日记》等优秀文学作品的白阿莹开始孕育《米脂婆姨绥德汉》这个“娃娃”后,不是陕北人的他翻遍了5本厚厚的陕北民歌集,又找来榆林等地的方言书悉心研究,还拜托当地朋友找了大量陕北酸曲,深入了解陕北民歌的表达方式。为了创作,他多次到榆林,深入了解陕北的风俗人情。当剧本经过数易其稿终于成形后,人们发现,穿插于故事情节中的新创作的60多首陕北民歌语言既不媚俗,又保持了民间最生动的味道。与此同时,总导演陈薪伊、音乐制作和监制赵季平、制作人薛宝忠等主创人员也多次到榆林采风,深入感受陕北民歌及陕北民俗文化的魅力,积累创作素材。2007年9月底,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齐雅莉、榆林市文化文物局局长李博及赵季平、白阿莹同赴上海,与总导演陈薪伊、制作人薛宝忠就剧本及音乐创作等作进一步讨论、修改。10月,再次在西安对剧本进行讨论、修改,经修改完善后,剧本正式发表。
2008年4月15日,经过对所有演员的物色招聘,《米脂婆姨绥德汉》在榆林开排。排练过程中,导演又对该剧所要反映的主题和所要揭示的最为本质的灵魂性的东西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使该剧从思想上进一步升华;音乐突出陕北民歌特色,并在传统陕北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服装、舞美、灯光等既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感。
亮相:精益求精撼人心
4年怀胎,一朝分娩,2008年10月12日晚,《米脂婆姨绥德汉》终于在榆林剧院正式上演,记者在当晚见证了首演获得巨大成功的场面:剧院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2008年10月下旬,该剧又到西安参加了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原定演出两场,不得不加演一场,无论是王宏伟、雷佳上场,还是作为十大陕北民歌手的王小怡、贺斌等表演,都充满真情,使得场场观众爆满,引起极大轰动,并自然而然成为这届艺术节上获奖最多的剧目。今年,该剧又获得陕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作为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参评作品向中宣部申报。
2009年7月16日至19日,《米脂婆姨绥德汉》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并引起更大的轰动。那气势恢弘的场面,那充满陕北文化特色的舞蹈和民歌,加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使专家和普通观众都对此剧赞誉有加。《米》剧音乐总监、作曲、著名音乐家赵季平透漏,《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的最早主演者王昆在国家大剧院看了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后对他说:“这是继《白毛女》之后最令我激动的一部戏,你们一定要不断演下去!”平时往往看半场戏就退场的著名音乐家金铁林不仅完整地看完这部戏,而且不断地流泪。
8月4日,榆林市召开《米》剧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座谈会,赵季平、白阿莹等专门从西安赶赴榆林参加座谈会,会上,他们与榆林市领导、文化界人士、《米》剧主要演职人员一起畅谈了《米》剧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感受,探寻以《米》剧为突破口和结合点,把榆林建成西部特色文化大市的途径。
白阿莹说,《米》剧具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是榆林推出的划时代的唯美艺术力作。赵季平认为,在当前中国音乐界一片浮躁心态、断根现象严重的状态下,《米》剧的成功上演更具意义。陕北民歌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活化石”,《米》剧的成功就是因为她深深扎根陕北这片黄土地,并赋予陕北民歌新的内容。
在国家大剧院见证了《米》剧成功演出场面的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说,城市既是经济载体,也是文化容器。城市建设中要保留和保护好城市历史符号的记忆,不断提升文化资本价值。榆林市将全力支持《米》剧坚持不懈地演下去,并以《米》剧成功演出为契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近日,榆林市文化文物局局长李博又到北京等地联系、洽谈《米》剧继续演出事宜。毋庸置疑,融进了众多领导和文艺工作者无数心血和汗水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一定会承载着独具特色的陕北地域文化走遍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