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探索钢琴与民歌跨界互动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民歌新闻 > 正文
【字体: 】  

探索钢琴与民歌跨界互动


    不久前,钢琴家孙颖迪刚以华人华侨音乐家的身份投入到“世界著名华人艺术家音乐会”中,为祖国献上贺礼;明天,他又将在“华彩光大,岁月留声——东方百灵喝彩世博杨学进独唱音乐会”上担任特邀嘉宾,与歌唱家杨学进一道以主人的姿态代表上海答谢国际友人。这样的角色转换,正是孙颖迪而今的真实写照,一人分饰两角,在角色变换中坚持对音乐的探索。

颠覆伴奏依附演唱传统

    2005年,年仅25岁的孙颖迪成为首位获得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的华人钢琴家,被西方主流媒体誉为“原色李斯特”。那一年起,他的生活被分作两半,一半坚守在陪他一路走过的上海音乐学院,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蜕变,一半以职业演奏家的身份游走海外。至今,孙颖迪将巡回演出的足迹踏遍法德英俄等30多个国家,还曾与法国国家广播爱乐乐团、鹿特丹爱乐乐团、捷克国家交响乐团、苏黎世室内乐团等数十家国际名团合作。

    孙颖迪说,这次他专程来上海与杨学进的民族独唱合作,钢琴与交响乐队的互动,将尝试演绎一组富于老上海风情的百乐门舞曲,像《玫瑰玫瑰我爱你》等,在简单的旋律中不时荡涤小惊喜。与他惯常演奏的李斯特、肖邦、贝多芬等鸿篇巨制相比,这些曲目只算得上是钢琴小品,没有太多的技艺可以发挥,却有太浓的情绪可以深藏。孙颖迪自己还将用钢琴这种西洋乐器与杨学进民族唱法的歌声展开一次跨界的探索,用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交流互动。他自信地说:“这样的表演将颠覆伴奏依附演唱的传统关系。”

渴望中国音乐激荡世界

    在孙颖迪看来,中国并不缺乏优秀的音乐作品,缺乏的只是关注与认识。音乐会无论开到哪个国家,他总要将至少一首曲目留给中国音乐,有时是《彩云追月》,有时是《平湖秋月》,有时是《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有时是《五行》。孙颖迪从外国听众眼里的感动与惊叹中看到了他们对中国音乐超乎想象的理解:“像《平湖秋月》,空灵幽深的意境容易感悟,又有些许印象派的音乐感觉,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又焕然一新。”孙颖迪还自豪地说中国有谭盾、陈其钢、盛宗亮等一大批活跃在世界乐坛的音乐家。他们的作品既充满中国元素,又颇具先锋意识,令世界刮目相看。他认为,获得赞叹是一回事,被外国音乐家有意识地“拿来”演奏是另外一回事。

海外有益经验可以借鉴


    孙颖迪留意到,在芬兰这样一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年轻指挥家。而相比声乐、钢琴、小提琴等其它领域,指挥其实是一个难以“出师”的专业。原来芬兰的做法是让指挥家通过指挥学生乐团成长起来。芬兰有许多学生乐团,深得政府支持,活跃在各大音乐赛事和音乐节上。从排练学生乐团开始练手,年轻的指挥家迈出职业道路上最初的几步,一方面获得丰富的经验,一方面促进乐团的提升,也为芬兰的音乐带来良性循环。有时候孙颖迪会想,类似扶植新人的方式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

    说起日本的服务水准一直延续到演出后台,孙颖迪惊叹不已。要知道,在国内这个领域几乎是空白。在日本演出开始前试完琴后,有人为你记录好音准,维持乐器稳定和不走音。小到摆谱架、拉启幕布、负责某一盏射灯的明暗变幻等环节,工作人员都不是“龙套”,而是由一支毕业于本科院校艺术专业的专业队伍固定分工。孙颖迪坦言自己从后台管理的细节中看到了一种对音乐的谦恭态度。

文汇报(上海)   新闻录入:剑乐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10/8/26 11:39:09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