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原生态音乐电视连续剧《大河风歌》暨山西民歌保护传承座谈会在晋中市举行。来自晋中市11个县市区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参加了会议。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故乡,又是一个非遗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重要的政府工作。
用老祖宗的东西做民族的DNA
原生态的东西要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也要与新的创意相结合,这样才能传承发展。如绛州鼓乐《杨门女将》通过古老的锣鼓配以戏剧的人物,就很有吸引力。类似于这样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一些故事的东西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将我们的东西保留。如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种政府行为,而且文化的软实力对国家的形象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已经提到了国策上,成为民族的DNA。
“中国文化,孔子、孟子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国学教育是父亲,而民间的东西是我们的母亲。”山西省非遗中心主任赵中悦说,“一个区域的品牌成为一个区域标志性的文化,我们要利用老祖宗的东西,去做好这个文化。”
为艺术5年没“挪窝”
一位晋中市文艺工作者在戏研室呆了5年,很多地方都想要他,但是他没有走,因为有一种责任,当看到这个电视剧后,深有感触的晋中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戏研室主任张喜明,言词恳切地讲述着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现状。“这部剧就是描写我们这批人的。”
山西的民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西的河流到哪里,哪里就流传着文化的珍宝。我们的一些工作人员感到了责任,也正是有这样一批有责任感的人,拿着自己的钱给老艺术家看病,深入乡间、农村寻找老艺人,挖掘民间艺术,才将那些散落的、留下的民间的艺术家所拥有的珍宝拾零起来。这种行动、这种执著就是要保护传统的民间艺术,保护原生态的东西,没有这样一批艺术工作者,是完成不了这项任务的。“《大河风歌》拉开了对拯救非遗文化及引起社会对文化艺术关注的序幕,我们欠缺的是集团式推广文化的力度,宣传文化与大家形成一种凝聚力,以全省之力宣传,把全省更好的东西打包起来一起作宣传。”晋中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检书记郭晓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