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水牛儿》音乐会为北京民歌“正名”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民歌新闻 > 正文
【字体: 】  

《水牛儿》音乐会为北京民歌“正名”


    日前,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师生推出了历时半年策划排练的《水牛儿·北京民歌音乐风俗画卷》音乐会。

    北京民歌是什么?北京民歌有什么?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在音乐会开始前的“探寻·北京民歌的认知、正名、保护与传承论坛”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民歌专家陈树林介绍,北京民歌是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的山歌、劳动号子、小调、花会歌曲、儿歌、风俗歌、叫卖调等歌种的统称。“但是由于北京的地理概念曾在上世纪中叶社会动荡年代缩小至如今的四环以内,所以很多民歌被认为是河北民歌而流传。”甚至,江苏民歌《茉莉花》也是通过京杭大运河上往来的民间艺人,将北京地区民歌曲调《鲜花调》移植过去的。至今,《茉莉花》仍然有很多个版本,昨晚音乐会上演唱的是在北京地区流传的“九腔十八调”之一的【蛤蟆调】版本。据称,这个版本在北京的传唱者多是莲花落艺人。

    音乐会选择了四大类16支民歌,让在场千余观众或大开眼界,或找回从前的记忆。总导演张晓红介绍,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收录了36首劳动号子,其中通州号子占了75%。所以音乐会以通州《船工号子》开篇,之后又演绎了曾流传于海淀区的儿歌《好热的天》,以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别流传于老东安市场和崇文区的《卖糖葫芦》、《赶庙会卖酸梅汤》叫卖歌。曾流行于密云等远郊区县的《绣枕头》《放风筝》等小调也带来别样风情。

    戏校校长王明铎介绍,通州运河船工号子、老北京叫卖、童谣等已被列入北京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但其传承依然面临很多困难。

北京日报(北京)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0/12/27 12:19:04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