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沉淀千年的土家民歌村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民歌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沉淀千年的土家民歌村


    利川市毛坝乡新河村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村,人人都是歌手,个个都是舞者,全村850余人,年龄最大的歌手已92岁,年龄最小的仅两岁。

    在这里,民歌的表现几乎达到极致,人们干活喊号子,进山和山歌,下田唱田歌,闲暇哼小调……他们用歌声代替对话,表达感情。无论是生产劳作、闲暇调情,人们会根据场景变换、事物变化,即兴对唱,有问有答,对歌不对人,听声不见影,充满神秘浪漫、风趣诙谐。他们在对唱中音调多变,旋律优美,不得不让人陶醉在这青山绿水之中。


    清澈的十里河,将隐藏在莽莽群山中的利川市毛坝乡新河村一分为二。在两边山坡上劳作的人们时时抛出歌来,呼朋唤友。7月4日,我们刚踏进新河,歌声就从半山腰的茶园飘下:

    “唱个马,唱个牛,唱个狮子溜绣球。”

    “唱个牛,唱个马,唱个驼子滚棉花。”

    “你不唱了我又来,唱个山歌甩过来。”

    ……循声望去,采茶的人们这边唱,那边合,高亢的翻山调在山谷回荡,令路者驻足,听来心旷神怡。“这种场合,在这个村可是司空见惯!”随行的该乡宣传委员李凤国见记者陶醉的样子解释道。

    该村艺人彭茂相是当地民歌的主要搜集者。他介绍,新河村流传的民歌至少达200首。目前已被传唱搜集的《太阳大得很》、《筛子关门眼眼多》、《六口茶》、《对门对户对条街》、《双手搭在妹儿肩》、《薅黄瓜》等民歌以前也一直在该村广为传唱。

    在劳动中,忙里偷闲,以歌寄情,他们在《采茶歌》里唱道:“头道采茶茶发?,手提篮子头戴花,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早回家。”

    面对自然灾害村民们坦然应对,乐观豁达。看到稻田里害虫四起,他们在《收虫》中唱道:“说算虫,不算虫,要算就算打屁虫。打屁虫,一股狼烟冲。”

    小伙看上了姑娘,在《找对象》中唱道:“这位大姐真漂亮,为什么不找个好对象,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为啥不和我交朋友。”姑娘则答唱:“这位大哥真啰嗦,嫁与不嫁由在我,嫁也可,不嫁也可,嫁也不嫁你农二哥(公子哥)。”

    新河村的民歌原生态味浓。这里流传的很多民歌比其他地方的都完整而准确。如《薅黄瓜》在《利川市民间歌曲集》中的唱词为:“奴在园中薅黄瓜,郎在高坡撒把沙,情郎的冤家哟,你打落奴的黄瓜花。”在新河村的唱词为:“奴在园中薅黄瓜,郎在外面扔瓦碴,情郎奴的冤家哟,你打了奴的黄瓜花。”不仅表述方式显得更符合实际,而且韵律更优美,感情表现也更加丰富。

    精彩纷呈的民歌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从新河名目繁多的灯戏和民间少见的傩戏中可见一斑。

    灯戏的演出时间以春节为主,农历五月十三单刀会、六月二十四川主会也演出。传统的灯戏在街头上演,不上舞台。演出中前灯后戏,灯中夹戏,故称灯戏。因其传统剧目《风绞》深受欢迎,因此,灯戏又称“风绞”。目前流传的灯戏主要有《神狗劈柴》、《驼子回门》等数十个剧目。灯戏多取材于农村生活的趣闻趣事,生动、诙谐。角色为一生、一旦、一丑,可化妆可不化。唱腔有大板腔、小板腔和转腔三种。

在众多灯戏中,犹以《神狗劈柴》最为著名。它综合演绎了土家文化优秀的民歌、民乐、民舞,用情景的方式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人性美和艺术美。

    该村流传着一种民间少见的傩戏《打土地》。表演的主要内容有农事活动、祝福贺寿、庆贺新春等,分为打新春土地、寿星土地、财神土地、月河土地等。角色一般分为一生、一旦、一丑。生土地公公戴面具,左手执茶木杖,或手执鹅毛扇,旦宝嵬媳妇男扮女装,手执彩色方巾,丑赖子宝嵬头戴面具、草帽,衣着滑稽。表演时载歌载舞,锣鼓夹着山歌,欢快热烈。

    史料记载,毛坝乡夹壁、新河一带在唐宋时期便形成了覃、田等强宗大姓。元初,朝廷授金虎符于覃家,授权管理新河一带。明以前,施南司治由青岩迁夹壁,再迁龙孔,现残存的回龙寺系原施南土司第二遗址。这些司治所在地即位于青岩、夹壁、新河一带。因此,这里成为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强宗大姓的形成,一些民间艺人在新河应运而生,他们经常应邀为土司和富裕人家献艺。这一批艺人还辗转恩施、咸丰、四川、重庆等地卖艺。同时,他们不断学习外地民歌、民戏,带回家乡。更有不少外地艺人,也来到这里卖艺。因此,这里成为一个土家民间文化的聚宝盆、发酵池,形成了民歌村的雏形。

    这些街头的文化艺术,经过无数艺人的演绎、搜集、整理,最后发展成为现在的民歌、民舞、民戏大繁荣的局面。这些歌舞早在明清时期,就已走向成熟。

    据介绍,100多年前,毛坝夹壁罗世元兄弟和郭宝宝等4人,曾在鄂川湘边界地区以演出灯戏为生,并得以传播。后来,罗世元等人死后,灯戏在利川一度失传。1931年,四川黔江灯戏艺人郭吉三来利川,夹壁郭本臣、向百川、陈光耀学会后,招募学徒传艺,培训本地艺人,自编自导自演灯戏节目,逐渐使灯戏恢复生机。其中以《神狗劈柴》最为著名。1956年春节,《神狗劈柴》搬上舞台,先后到恩施、武汉等地参加会演,获得极高的评价。黄家伦主演神狗,形神惟妙,人称“黄神狗”。在1980年的民间老艺人座谈会上,黄家伦老先生主动献出灯戏曲牌51个,为灯戏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新河的土家儿女世世代代热爱民族民间文艺,为保护和传承祖辈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族民间文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他们不计较得失,世世代代自发搜集民歌、演灯戏,并不断加工,用纯朴、善良、热情让土家“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并使部分文化流传四方。

    去世于1997年的柏乐明为民歌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前,他的民歌及灯戏演技即享有盛名。1933年,贺龙率红军来到毛坝时,柏乐明参与欢迎红军的演出。解放后,他与黄家伦、柏松兹、彭茂清一道演出《神狗劈柴》、《山放羊》,在恩施及全省获奖。柏乐明所唱民歌达数百首之多,先后教过70多个徒弟,分布在本省咸丰、恩施及四川、重庆等地。目前,毛坝一大批民间艺人皆系柏乐明的徒弟。

    今年48岁的彭茂相,从小跟随外公柏乐明长大,3岁开始学习民歌,他一人即能唱出100多首,曾参加过多种比赛并获奖。彭茂相属四级伤残军人,后因打工摔断大腿。平时的他,俨然如“病猫”,行动迟缓,一旦唱起歌来,立即激情燃烧,活力四射,什么病痛都忘得一干二净。他一边搜集整理,一边丰富唱腔及唱词。由他整理过的民歌达60余首,还没传唱开的有30多首,如《跟到红军闹革命》、《假装弯腰去扯鞋》等,他还根据柏乐明在红军队伍演出时留下的部分唱词创作了《纪律歌》。

    柏义双老人多才多艺,歌声洪亮高亢,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曾多次参加州市民间文艺演出和比赛,并多次获奖。艺人彭茂章年轻时即是当地的民歌才子,记忆力强,所唱民歌音质优美,且灵活多变,也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欢。

    以民歌为代表的新河民俗文化,传承历史已达千年之久。在扫除牛鬼蛇神的年代,新河民俗文化曾一度遭遇危机,导致大量民歌失传。如今,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村民外出务工或迁往城镇等原因,新河民俗文化正面临又一次传承危机。一大批30岁以下年轻人只勉强会唱,甚至不能唱出一首完整的民歌,对民舞、民戏的学习更是肤浅。

    为传承发扬这些民间文化,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扶持下,新河村于2008年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24名队员和村里几十名热心人、爱好者,定期聚在一起排练。每逢当地有庆贺活动、民间过节、嫁娶祝寿等,他们都会到场演出。他们不计报酬多少,即使家事繁忙,也总是前往演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河民间文化,让这些文化传承推广。

    今年,当地政府结合产业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全力支持新河打造生态民俗文化村,重点突出新河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找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推介与培训一批新民间艺人参与其中,建起一批农家乐,以吸引观竹海、赏茶园、采茶叶、打糍粑、吃农家饭、唱山民歌、参与民俗体验的游客。

    徜徉在悠悠古韵中,沉浸在或高亢、或婉转、或奔放、或幽怨的民歌中,不知不觉中,时已至午。好客的主人——村党支部书记黄开榜招呼大伙吃饭。入席坐定,敬酒歌响起。听着歌,品着酒,吃着农家饭菜,大伙儿悠然自得,陶然其中……

 

恩施新闻网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1/7/9 14:10:54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