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恩施市委、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仙居恩施》6集音乐专题片,将于9月5日至10日在中央电视台15(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中隆重推出,旨在宣传推介恩施,提高“仙居恩施”的知名度。
提到恩施民歌,很多人只知道《龙船调》、《黄四姐》,其实,正宗恩施民歌中像前二者一样动听的歌还有很多,她们共同组成了恩施民歌这一艺术奇葩,如一泓清泉滋润着恩施各族儿女。听一听恩施民歌,你会发现,恩施民歌是中国民歌海洋中特别耀眼的那一朵,你会深深爱上她。个人以为,她有以下一些特点:
传统民歌与新创作歌曲相得益彰。恩施民歌中既有传唱久远的歌曲,也有近年新创作的歌曲。民歌源于土(家)苗儿女耕种、狩猎、采茶、放排、婚丧、节庆等生活,她们共同体现出恩施人憨厚、拙朴、火辣、直率、大胆、热烈、幽默、有情趣的特点,有许多歌词本就是恩施人的口语,从《陪十姊妹》到《伙计歌》,从《六口茶》到《叭一口》,从《土家酒歌》到《哈格砸》,歌词无不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山花的芳香,她把恩施人的吃穿住行及喜怒哀乐全包于其中,把恩施人的厚道、淳朴、真诚、火热表现得淋漓尽致,歌词明白如话。
恩施民歌词曲俱佳,山味十足,又易于传唱。歌词源于恩施人的生活,易理解,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听懂,甚至一些外籍游客都会唱几句《六口茶》、《哈格砸》;歌词通俗易懂,哥呀、妹呀是其中的主角,爱呀、嗔呀是情感基调;同时,旋律流畅,既融有恩施民众喜爱而又熟悉的曲风,亲切、高亢、明亮,夹以衬词,又有当代时尚的大众流行元素流淌其中,和谐、节奏感强,做到了民族与时尚的完美融合;既有一唱三叹式的曲调反复,又有荡气回肠的长篇铺叙,小调与大歌相互映衬,歌唱与对白相间,有低回,有婉转,起起落落,令人难忘。
恩施民歌多与其他文艺形式相伴呈现。恩施民歌之所以很丰富,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各种文艺形式都以民歌为重要依托。恩施的传统文艺形式众多,诸如摆手舞、傩戏、灯戏、车灯、恩施扬琴、恩施耍耍、肉连响、板凳龙等,其中,有的节目堪比北方的“二人转”,有的丝毫不亚于花鼓戏《刘海砍樵》、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唱的、舞的、说的、笑的、应和的,无所不有,各种文艺形式中都会有清亮、质朴、粗犷的民歌声相伴,给人以立体的审美享受。
恩施民歌,属精品者特别多。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才更为难得。笔者以为,在中国民歌中,陕北民歌以苍凉著称,藏族民歌以奔放闻名,蒙古民歌以辽远引人,山西民歌以流畅知名,广西民歌因《刘三姐》的聪明而闻名,江南民歌以细腻出众,而恩施民歌以火辣闻名……这些地方的民歌都风格突出,数量多。
恩施各乡镇政府重视民歌传唱,并将其作为珍贵的文化加以传承并发展,使其在恩施本土已拥有大批热爱者,普通民众不仅传唱,还大胆创作,《大峡谷》、《小溪弯弯》、《女儿会》等一批新歌不断产生。恩施民歌中的精华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极大地提高了恩施民歌的知名度和传唱度。
听恩施民歌,你会更加了解恩施;唱恩施民歌,你会更热爱恩施;走进恩施,你就会更真切地走进恩施民歌。恩施民歌,伴你走进“仙居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