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9时,辽宁省第二届东北民歌展演预选赛在辽宁芭蕾舞团小剧场启幕。参赛的80多位选手均是辽宁省省直或各市、县艺术院团(含民营院团)的在职年轻演员,他们将在18、19日为期两天的预选赛上进行角逐,由来自各大高校或省直院团的9位专家评审们评选出排名前30的选手,这些人将进入到20日的总决赛。本届展演对振兴东北民歌,推出歌坛新人,以及塑造东北文化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现状:东北民歌缺少一个平台
昨日谈到东北民歌的现状,歌唱家张岩生称,自己多次在歌唱比赛中担任评委,但东北民歌连年不能进入决赛,他坦承“觉得脸上没光”。他认为原因是东北缺少一个平台,对歌手的培训、宣传等不够,导致东北民歌在一些比赛中处于弱势地位。这时举办这样的比赛是十分必要的:“东北民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很好的社会氛围,每个东北人都会唱那么几首,哼上几句,东北民歌就该展示自身的特色。本次比赛是为了创建一个平台,对发现民歌新人才,把东北民歌推向全国具有深远意义。”
传承:创新给东北民歌注入活力
东北民歌源于对东北方言的诗化,以其泼辣、粗犷的曲调而久唱不衰,像《山不转水转》《篱笆墙的影子》《乌苏里船歌》《我爱你塞北的雪》等都被广泛传唱。而昨天在第二届东北民歌展演的预选赛现场,许多耳熟能详的歌曲经过一番演绎也是别有趣味。“月儿明,风儿静……”一曲由辽宁歌剧院的“蓝梦组合”带来的《摇篮曲》让记者感觉很新鲜。辽宁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孙浩(微博)向记者介绍说:“《摇篮曲》一般都是以民歌唱法进行演绎,而蓝梦组合则是以通俗唱法,由一个男中音搭配两位女歌手的组合形式来诠释,这也是本届展演的一大特色。”
此外,本届展演还将对推出优秀民歌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专家们表示,这次展演特别规定了年龄和职称的限制,就是要给更多的新人和新作品一个好的平台,让东北民歌在创新中焕发青春。
心声:唱响东北人自己的歌
本届参赛的选手还有一批是在上一届东北民歌展演中脱颖而出的演员,来自营口市艺术剧院的亢萍就是其中之一,她曾在上一届东北民歌展演上获得二等奖,在这次的预选赛中,同样也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她对记者说,自从参加了上一届比赛后,对她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而对第二次参加民歌展演,亢萍以通俗唱法演唱了《我爱你塞北的雪》和《乌苏里船歌》。
辽宁歌剧院的付鹏、李佳、崔丽娜也都是第二次参赛,他们纷纷表示:“这次的比赛我们是抱着相互学习交流的心态来的,拿不拿名次并不重要。”首次参赛的葫芦岛市艺术团选手马东月说:“东北民歌一般的东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头劳作时,在路上行走时,均可听到东北小调。我以通俗唱法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相关链接
如何界定“东北民歌”?
过去泛指在东北地区生活的11个少数民族传唱的歌曲为“东北民歌”。如今的定义是:“以汉族民歌为基础,在东北地区传唱的劳动调子、叫卖调、秧歌调和小调。只要符合这些标准就属于东北民歌范畴。”东北民歌的特点是:音调高亢嘹亮、气韵悠长,旋律活泼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群众创作的东北民歌有《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瞧情郎》《回娘家》《江河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