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方式,在少数民族有着重要的地位。位于鄂西山区的土家族,传唱民歌的历史悠久,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土家族民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更好的研究和传承土家族民歌,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民间口头资料,将土家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分为九大类。分别是劳动歌,民事歌,情歌,传说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劝诫歌,杂歌。
劳动歌
劳动歌,它是随着不同劳动内容和节奏而产出的。根据劳动内容的不同,劳动歌又可分为船歌,田歌,采茶歌。
船歌的产生和鄂西的地理位置有着极大的关系。鄂西清江为长江第二大支流,流经鄂西十余县,水运是鄂西主要的交通方式。船歌反应了当时鄂西水运的状况,如《船工号子》“四川来个巧木匠,打架船儿梭子样,船头挂起一面鼓,船尾挂起一面锣”可以看出造船工匠的来历,船的样式,船上物件的摆设,对研究土家族船文化和船风俗有很大的帮助。“伙计们拉起上清滩柳叶滩,郎啊要上四川”可以看出鄂西与四川两地的交往极为密切。如《清江河水往上涨》“挺起胸膛把歌唱”《新打船儿下陡滩》“掌舵全靠几桡杆”则是描绘了船夫日常生活和行船的诀窍。
田歌以《薅草锣鼓》为代表。《薅草锣鼓》在形式,内容,音乐伴奏方面都极为成熟,堪称代表。《薅草锣鼓》可分为十二部分,引腔《清早起来好唱歌》,扬歌《想起情哥当长年》,叫歌《众位歌师友》《帮人做活真伤心》,姐罗也《无钱汉子帮长工》《天下老板都缺德》,排歌《长工真遭孽》《叫声情哥小兄弟》《帮了老板整五年》《牛皮绷的鼓》。冲天炮《我背晒得象煤炭》,尾歌《有朝一日霹雷响》。《薅草锣鼓》的文字也颇具文学性。“太阳东边出,歌从东边起,唱了天来又唱地”“十冬腊月吹雪风,无天无地当长工”“晒得象煤炭,汗水用瓢接”“牛皮绷得鼓,响铜铸的锣,黄杨木的鼓槌,叮咚几家伙”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将当长工的劳累描述出来。尾歌“有有朝一日霹雷响,长工跳出鬼魔掌”则是对压迫的反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具有进步意义。从音乐而言,它除了有领(引腔),合(姐罗也),独(冲天炮),穿(排歌)等特点外,什么时候唱什么内容,也有严格的程式。
采茶歌可分为《顺采茶》《倒采茶》。采茶歌以月份为线,十二个月,逐月分唱茶事。
民事歌
民事歌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民歌,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土家人的生活。在民事歌中“苦”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主题,由于历史原因,土家族的生存环境恶劣,而且长期饱受压迫和奴役。民事歌是鄂西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用血泪凝结的心声,诉说了人生的悲惨遭遇,讽刺和嘲笑了旧社会丑恶的本质。民事歌中以反映媳妇生活的媳妇歌和反映长工生活的长工歌以及单身汉生活的单身歌为主。
改土归流后,汉文化的传入,儒家封建伦理思想的加深,使土家族由自由恋爱,逐渐转变为封建包办制度。自由的婚姻被买卖或变相买卖婚姻所代替,这就加深了土家族妇女的婚姻痛苦。如《哭媳妇歌》“好茶好饭别人吃,残菜淡饭奴来吃”“公公打骂婆婆咒,都把奴家当马牛”“人家烤的白炭火,奴家手张黄瓜坼”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对妇女的毒害。《十七八岁姐》“十七八岁姐,嫁个老男客,睡又不会睡,一个弓背背,谁到半夜流口水”则是典型的包办婚姻,买卖妇女的写照。
长工歌反映的是贫穷男子做长工的生活,地主阶级对长工的压榨,是长工悲惨生活真实的写照。如《忍在心中一团血》中“新打锄头五斤铁,一天拿起挖到黑”“虾子爬到犁辕上,晓得几时能伸腰”。《叶子烟两头尖尖》“老板吸得丫子烟,长年吸的脚叶烟”都是对地主阶级压迫的控诉。在长工歌中,也有不少具有反抗意识的歌曲。如《不怕老板鼓眼睛》“老板不顾长工命,甲子乙丑年年混,上坎整锄跑三里,下地扯草留三寸,不怕老板鼓眼睛”。《挖蕨歌》“山里的人,苦中磨节。皇帝佬儿,他不晓得”。
单身歌是山区男子到了适婚年纪因为贫穷而娶不到老婆而发出的哀叹。《单身汉歌》“两口子床上喊脚冷,挖苦我们单身汉”“谁人知我单身汉,脚头无妻睡不着”。《说起单身好不苦》“说起单身好不苦,衣服破了无人补,吃了几多含浆饭,穿嗒几多鸡屁股。”。
情歌
情歌是土家族民歌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数量最多,传唱最广的。它的内容含蓄,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多对唱,唱者滔滔不绝,对者如痴如醉,无不把情山爱海溶于歌谣之中。按其唱者身份不同,可以分为郎歌,姐歌,对歌。
即使在封建婚姻制度禁锢下,年轻男女对婚姻自由的渴望依旧强烈,通过情歌的方式抒发出来。郎歌是年轻男子对女子所唱,多半是用来求婚所用。如《歌是郎的媒婆婆》“开口同唱一支歌,歌是郎的媒婆婆“《远看姐儿白飘飘》“远看姐儿白飘飘,好似路边白花桃,心想伸手摘一个,半生不熟不好捞,有朝一日桃熟了,要来只须把手招”。
相比郎歌在内容上的单调,姐歌就要丰富许多,其内容包括了初识、结交、赞美、迷恋、相思、偷情等。当爱情受到波折时,就有了苦情、起誓、反抗歌、逃婚等。如唱相思的《不见情哥带信来》“只望乌云带万雨,不见情哥带信来”。
对歌是极有意味的,男女对唱,你侬我侬。如《奴家门口一条河》“女:昨日为你挨顿打,爹妈骂我是贱婆。男:虽说打在你身上,痛在小郎命心肝”。《昨夜一梦梦的乖》“男:山伯难舍祝小妹。女:奴家难舍好情哥”。无不是大胆热烈,赤裸裸的去表白自己的情意。
传说歌
传说歌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中,对研究土家族历史以及土家族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传说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土家族历史和传说而产生的记史歌,一类是根据历史人物故事产生的古人歌。
记史歌真实的反映了土家族人们征服自然,不断抗争谋求幸福的业绩。如《向王天子一只角》,描写的是土家族祖先巴务相开清江的传说。《康名敬造反》是咸丰四年康名敬起义的历史。《刘尊五要坐施南府》是清末民初刘尊五起义攻打恩施城的历史。《向燮堂歌》是有名的“施南教案”的历史。
古人歌是对历史人物事迹的歌颂,表达出土家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如《十二月相配》,《五更唱古人》,《十字歌》,《十二月古人歌》《二十八宿闹昆阳》。古人歌多是将月份和古人的事迹联系在一起,上句说月份的物候,下几句讲古人的事迹,通俗易懂。在文化传播方式匮乏的时代,古人歌对历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仪式歌
仪式歌大多是土家族在婚丧嫁娶中传唱的歌曲,它真实的反映了土家族的民情风俗,对研究古代婚丧礼仪提供了有价值的佐证。仪式歌可以分为婚嫁歌,丧鼓歌,修造歌。
婚嫁歌中以《陪施姊妹歌》《陪十兄弟歌》为代表。《陪施姊妹歌》《陪十兄弟歌》内容完整,形式成熟,是民歌中的瑰宝。《陪施姊妹歌》《陪十兄弟歌》都是套歌,有完整的内容。《陪施姊妹歌》由二十八首散歌组成,对女儿出嫁的仪式有一整套的描述。从看人家,定亲,女儿准备嫁妆,找男方要嫁妆,到母亲教女,父亲接女儿回门,以及哭嫁都有。
丧鼓歌是为逝去的人准备的,同时也是为活着的人准备的。在丧鼓歌中夹杂着大量的历史故事,在表旌死人的同时,也传播者历史知识。丧鼓歌由开场歌,坐丧鼓,顺游丧,倒游丧,送头歌,劝孝家,哭丧歌,人死一股风八个部分组成。“人死一股风,一去永无踪”反映出无神论的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修造歌是在建房时所唱的求吉利的民歌,也是民歌中历史悠久的部分。修造歌也是完整的套歌,由开张,赞梁,开梁口,升梁,点梁,发扇,起扇,上梯,踏步,赞酒,赞肉,甩粑粑,赞瓶,请七姑娘十三首散歌组成。
时政歌
时政歌直接反映了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对时政的认识和态度,具有歌颂正义,赞扬光明,鞭挞丑恶,揭露黑暗的特点。时政歌产生的年代较近,按产生的时期及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解放前鄂西人民对革命的歌颂的革命歌,一类是解放后直至如今对时政态度的时代歌。
革命歌体现了党在革命年代在鄂西地区的影响,对研究党在鄂西地区的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如《农民歌》“加入农协会,斗倒豪绅和地主,同心显群威”。《士兵歌》“武装大暴动。革命才成功,共产社会,世界大同”。《贺军长领导闹革命》“我拿起刀枪闹革命,贺军长领导闹翻身”。《唱红军》“贺龙红军到,住在石灰窑,千万人马红旗飘,革命有领导”。
时代歌主要反映的是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面貌。如《工分都是七八九》“你走我也走,工分都是七八九”。《靠字歌》“出工靠喊,上坡靠等,评工靠争,生产靠想”。《宝贝》“懒汉懒汉,国家照看,又吃又睡,政府的宝贝”。都是反映了文革时期吃大锅饭的情形,显出浓厚的讽刺意味。又如反映改革初期的民歌《大包干都喜欢》“大包干,大增产,干部群众都喜欢”《责任到了田》“责任到了田,人人争当技术员。责任到了户,家家都有队干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土地责任承包制的拥护。
儿歌
儿歌是山区孩子最早的启蒙教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浓厚的趣味性。儿歌的作者多是儿童,在儿童口中不断传唱,最后成型。如《好哭佬》“好哭佬,卖灯盏,卖到唐家湾,捡个破烟杆,吸也吸不来,拔也拔不燃”这首儿歌讲的是一个小故事,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儿童可能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事情,就创造了这样的一首儿歌,可见儿童的创造性是惊人的。
劝诫歌
劝诫歌的产生是为了教人做人的道理,现存的劝诫歌里所体现的思想,是三道融合的产物,不难发现汉文化对封闭的鄂西的影响和交融。如《有钱难买青春时》“唱个歌儿多心闲,人到三十无少年,树老一年枯一只,人老一年添一岁,有钱难买青春时”这同“寸金难买寸光阴”多么相似。如《十杯茶》“正月正立春,哥哥莫懒心,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误好光阴”也是劝诫他人要珍惜光阴的。
杂歌
杂歌的内容极为广泛,题材多样,语言精练,比喻生动,风趣感人。杂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杂歌,一类是谜语歌。
杂歌的内容和题材是难以计数的,人世万物,无有不可以入歌的,可见土家族民歌在生活的运用广泛,杂歌一是在内容上杂,二是思想上也是杂乱的。如《老实歌》“三个婆娘六个奶,六只筷子共三双”这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谜语歌写景状物,形象生动,颇有意味。《洗脸帕》“巴掌大,巴掌长,巴嗒老子又巴娘”。《雨伞》“一木造高楼,无瓦无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