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原生态民歌“洮岷花儿”还能红多久?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民歌新闻 > 正文
【字体: 】  

原生态民歌“洮岷花儿”还能红多久?


  “洮岷花儿”是传唱于西北岷山、洮水间的一种原生态民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其他的文化遗产一样,古朴苍凉的“花儿”,面临着还能“红多久”的危机。

  “洮河沿上洗线哩,人在隔河两岸哩,多早才能见面哩,活把人心想烂哩!”2月23日是农历二月二,在甘肃岷县秦许乡包家族村的庙会上,婉转的“花儿”声此起彼伏。

  刘郭成是“洮岷花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说,“每年二月二逛庙会的都有10万人左右,来听‘花儿’的少说也有好几万呢。”

  与“花儿”会的热闹相比,平日里的村庄就寂静了许多。刘郭成说,“现在的年轻娃娃都喜欢流行歌曲,不喜欢唱这个。”刘郭成想让自己孩子学习唱“花儿”,无奈他们压根提不起兴趣。不光是自己的孩子,“我们这儿出去念书的、打工的农村娃,都不唱‘花儿’了。”

  来自岷县西江镇草滩村的“洮岷花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姜照娃也直言,“我们过去都是在田里劳动的时候唱。现在集体劳动也少了,能唱的地方少了,唱的人也少了。”

  “‘花儿’是以歌代言,倾吐心声的载体,是当地农民群众特有的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在现代生活模式的冲击下,正在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岷县“花儿”研究学者、前副县长李璘对“花儿”还能否继续“飘香”不无忧虑。

  李璘研究当地“花儿”32年,从他的走访中,他发现唱“花儿”的多是不识字的农民,但凡稍能识文断字的,多半瞧不上“花儿”的“糙”。“况且现在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媒体如此发达,利用这一方式表意已经失去了必要性,山野间唱‘花儿’传秋波已不可思议,‘花儿’面临凋零的危机。”

  李璘认为,“花儿”已经不可能恢复过去的辉煌。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必须竭尽所能以各种形式将其记录和保留。

  当地政府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花儿”,据甘肃省岷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包海燕介绍,除了像“二月二”庙会这样群众自发组织的“花儿”会以外,政府每年都要举办以农历五月十七“花儿”会为代表大大小小多场“花儿”会、“花儿”比赛,到场人数过万的就有20余场次。

  岷县还编演“花儿”舞台独幕剧,举办“花儿”培训会,以期通过拓展表现形式、培养兴趣,选拔出更多“花儿”技艺的传承者。

  岷县文化部门派专人赶各路“花儿”会,从民间采集“花儿”唱词,并进行整理,试图将其原貌留存。

  从这些收集来的唱词中,记者发现,“花儿”歌手们也在通过创新歌词来推广“花儿”,使之获得更大范围的接受和认可,过去的“花儿”词多咏唱爱情的悲苦或生活的艰辛,现在则加入时政、新生活等新鲜元素。

  “生产‘花儿’这种音乐的原有土壤渐失,因此除了传承人的培育,也必须在唱腔、唱词等方面进行大众化的变革。”李璘表示,即便在流变中存在“变味”的风险,也不能让传统艺术绝迹。要真正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让传统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才能保证非遗文化后继有人。

新华网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2/2/26 10:17:47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