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08上海之春国际
音乐节重点项目之一的第二届“呈现中国——外国作曲家写中国”
音乐会隆重献演于上海大剧院,挪威指挥家泰尔杰·密盖尔森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投入地演绎了他的8位北欧“同乡”为中国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创作的新作品,用对中国
民族音乐的独特解读和独立新颖的创作再度“呈现中国”。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陈燮阳等7位专家评委与现场1600名观众共同投票,当场评选出前三名优秀作品,其中,丹麦作曲家西蒙·斯提恩-安德尔森创作的《开启(Ouvertures)——为
古筝与管弦乐队而作》荣获冠军。
感受新奇
整场音乐会始终在观众的新奇与惊叹的感受中进行。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交卷”的这批新作中,外国作曲家运用的中国民族乐器种类更加多样化、
民族音乐旋律的运用也更加丰富:不仅运用了梆笛、
二胡、大鼓、
扬琴、
古筝、
笙和
唢呐等;而且出现了《黄杨扁担》、《
茉莉花》、《四季歌》、《采茶调》等耳熟能详的旋律,这些旋律并不是简单的展示,而是通过作曲技法展现出外国作曲家心中的中国韵味和东方情结,体现出东西方音乐
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古筝演奏者刘乐在演奏丹麦作曲家西蒙·斯提恩-安德尔森的《开启》时,不断打开和关闭古筝琴盒;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在表演挪威作曲家加尔·戴维克·胡斯拜的《大鼓和江苏
民歌对话》时,打击出别样感觉的《拔根芦柴花》;赵臻与贾静涛联袂完成了《我们从外太空归来——为两个独奏
笙与管弦乐队而作》,演绎出丹麦作曲家朱丽安娜·霍德金森她可爱儿子的童话世界;挪威作曲家埃文德·布恩的《回旋曲》由上一届“呈现中国”冠军作品的演奏者、青年
唢呐演奏家胡晨韵倾情演绎,《采茶调》、《黄杨扁担》两首中国民族旋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境。
真诚交流
历时一年的创作让外国作曲家与中国
民乐家的交流更加密切。挪威作曲家阿谢姆去年在上海采风期间,被上海民族乐团
扬琴首席曹蕴的演奏深深吸引。回国后,他特别申请由曹蕴担任他作品的独奏。在得到音乐节组委会的支持后,他一边创作一边与曹蕴沟通,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两人收发电子邮件十几封,曹蕴还把自己试奏的录音通过网络传给他,以便不断修改完善。在两个人的不断交流过程中,曹蕴甚至“惊喜地发现”了扬琴“双头琴竹”的创新演奏成果,并将其整理记录出来。可以说,阿谢姆的《咫尺天涯》正是“呈现中国”创作项目的一个“缩影”,“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彼此相距甚远,但是距离有时候真的很有意思,它并不意味着彼此就无法理解对方,反而能激发关注和情感。”
昨晚压轴上演的丹麦作曲家斯文德·埃勒·尼尔森的《中国蝴蝶——为梆笛、
二胡与管弦乐队而作》,由段皑皑的二胡和金锴的梆笛勾勒出山间蝴蝶与河边蝴蝶的美妙意象,寓意着不同地域风景的差别和呼应。年逾七十的尼尔森是这批北欧作曲家中最资深的一位,自称“被中国
民乐深深迷住了”的他说:“如果用心聆听,你会发觉差异并非想象中那么大,相同的思想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就像是雄性蝴蝶与雌性蝴蝶,本质上彼此很相似,不是吗?”
昨晚获得冠军的这部6分钟左右的小型作品《开启》将与该活动第一届和第三届的冠军作品一起分别被扩展再创作为20分钟左右长度的作品。三部全新作品将献演于2010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呈现中国”音乐会,也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献上一份厚礼。
“呈现中国——外国作曲家写中国”活动第三批的8位加拿大作曲家也观摩了昨晚的音乐会,并接受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的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