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500余名听众与香港中乐团在深圳音乐厅齐拨布朗鼓,共奏《黄河畅想》,更使得此次作为文博会首设“香港日”的重要活动达到高潮。据了解,近年来香港人多年前认为民乐就是“广东大戏”的旧观念得到改观,传统民族音乐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每一两周就有一次演出,上座率八成五以上。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传统民族音乐在香港的发展及其经验。
昨晚,被称为“香港音乐文化大使”的香港中乐团在深圳音乐厅献演的8首曲目,覆盖了山西、云南、东北、陕西以及粤港地区的特色民乐。而作为在香港唯一拥有85名专业演奏家的大型职业中乐团,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民族音乐种类,其中包括古筝等7种乐器类型、20多种民间戏曲等。
阎惠昌说,在保持传统元素基础上的乐器改革是香港中乐团自身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为了让民乐演出又“高雅”又“亲和”,香港中乐团采用了多姿多彩的演出形式,结合视频投影、书法、绘画等视觉艺术进行演奏,甚至将花香引入音乐会的演出。而香港中乐团在演出《飞毫集》时,在3米多长的画板上随着音乐由书法家现场挥毫洒写隶书、小楷、行书等多种字体。同时,与流行歌手、粤剧红伶、声乐家、大提琴家、小提琴家、外国敲击乐队等进行合作演出,也保证了香港中乐团演出的活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