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福建南音尽展古风妙韵/尘 纾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民乐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福建南音尽展古风妙韵/尘 纾


    图∶厦门市南乐团八音合奏《出庭前》等曲目

    

    友人看到康文署主办厦门市南乐团“福建南音”的宣传资料,问笔者究竟广东南音与福建南音有何异同。

    最简单直接的答法是,两者虽然同称南音,但不论在历史渊源上,或在体裁特色上,均无相同之处。

    扼要而言,福建南音是一种以厦门、泉州、漳州一带为核心而活跃於整个闽南及台湾地区的曲艺,亦即解放前传统上惯称的说唱文学。

    福建南音有很多别称,少说也有七、八个,例如南曲、南乐、南管、五音、丝竹、郎君唱、郎君乐。不过,这种以泉州官话作为歌唱语言的曲艺,古时并非叫作南音,而是称作弦管。扼要而言,南音是一种远溯汉唐,近承宋明的古曲遗韵,是一种曲与唱(即器乐与声乐)有机地结合的艺术。

     南音由指、谱、曲组成

    按照传统的划分,南音由“指”、“谱”、“曲”三个主要元素组成。要认识南音,必先认识“指”、“谱”、“曲”究竟是什麽一回事。

    “指”是“指套”的简称。所谓指套,是指一种歌词与乐谱兼备并且标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完整套曲。每个套曲大抵由两至七首散曲组成。一般来说,每个套曲均由“引子”、“正曲”(即若干首同宫调的曲牌)以及“尾声”组成。体裁上与戏曲里的联曲体相若。不过,凡事必有例外,有些套曲缺了“引子”,又或短了“尾声”,甚至无头无尾,只有中间的“正曲”。

    “指”今增至四十八套

    回望南音的发展,套曲原先只有三十六套,後来增至四十八套。常见常用的计有∶ 自来 、 一纸相思 、 趁赏花灯 、 为君去 等。上述套曲,每套都有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且按照故事内容分为若干节,而每节都有一首完整的歌曲。必须指出,每个指套虽然都有歌词,但绝少用以演唱,而是以乐器演奏当中的乐曲居多。

    “指”除了具备演奏功能,亦赋有指导功能,是南音学生的必修教材。受训期间,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指谱,而老师则以口传心授的方法,指导学生熟读起码四、五套指谱,并要求学生背诵如流,然後才练习琵琶指法。

    “指”、“谱”、“曲”里的“谱”,是指器乐曲。由於琵琶是南音的主要乐器,“谱”里的器乐曲均附有琵琶弹法。这类器乐套曲最大的特点,是有曲无词。换言之,这些都是纯乐谱。除琵琶外,常用的乐器计有∶洞、二弦及三弦。随时代转变,今天南音的演奏可酌加一些其他乐器,但总得以谐协为准则。

    “谱”多描写四时与鸟兽

    按照传统,每个器乐套曲,一般都有三至十多首曲牌。这类称之为“谱”的器乐套曲,原先有十三套,至今已增至十八套。由於这些套曲不是描写四时景色,就是绘画鸟兽花虫,所以体裁上均属标题音乐。当中著名的套曲计有∶《阳关三叠》,以及简称为“四梅走归”的《四时景》、《梅花操》、《走马》(亦即《八骏马》)、《百鸟归巢》。上述的《梅花操》,正是今次南音表演的其中一首选奏乐曲。

    “指”、“谱”、“曲”里的曲,是指有曲有词而用以歌唱的散曲。演唱方式可粗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以琵琶、洞萧、二弦、三弦作为主奏乐器,而唱者则一边拍板,一边坐唱;其二是唱者边弹琵琶边自唱。

    婉委情深 纯朴优雅

    根据不完整的统计,南音里的散曲大约有两千首。曲词的一般内容,不是借寄四时景色而抒发胸怀,就是尽遣情愫,或表爱情、或叙亲情,每每文词婉委情深、曲意纯朴优雅,处处低回浅唱,叫人神驰心醉。

    今次南音表演所选唱的《重台别》、《思想情人》、《遥望情君》、《出画堂》、《绣成孤鸾》等,都是常唱的歌曲。例如《重台别》里的“重台别离、咱夫妻在只重台,拆散分离┅┅”、《思想情人》里的“思想情人。伊今一去,君今一去,伊都不肯返圆,空误阮┅┅”,以及《遥望情君》里的“遥望情君,隔断暗销魂。记得共君在许枕上温存,今来为功名,拆散拆散一对好鸳鸯┅┅”,都是情深意挚的唱段,大家在观赏时倒可细意倾听。

    最後顺带一提,读者如果有兴趣探索南音的特色妙韵,可研读厦门大学出版社的《泉州南音演唱教程》以至《泉州南音“指”集》、《泉州南音“谱”集》、《泉州南音“曲”集》,亦可翻阅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南音》(郑长铃、王珊著)。

    记得年前随旅行团游览鼓浪屿时,其中一个项目是欣赏南音。另外,台北孔庙每月的第一与第三个星期日早上,都有南音聚会。笔者也因机缘巧合,听过一两次。当然曾来港表演的南音团体,例如二○○四年十一月的泉州南音乐团,笔者从不错过。深冀今次厦门市南乐团的南音演出,可尽展古风妙韵。

大公报   新闻录入:剑乐    责任编辑:圆圆 更新时间:2013/3/19 10:57:11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