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族之声乐器(Ethnic Musical Instrument)正式进驻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民族之声乐器总经理吕伟华指出:通州区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之后,提出了
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文化设施功能完备、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精品层出不穷,全面建设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着力提升通州区文化软实力,为北京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作出积极贡献。
吕伟华表示,副中心下的通州区文化建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民族乐器的推广,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民族之声乐器将立足通州,和
民乐推广等相关机构合作,推动
民乐进校园,民乐进社区,积极组织各类民乐大赛等艺术交流活动,大力推广和普及
二胡、京胡、
古筝、
琵琶、
扬琴、中阮、竹笛、
葫芦丝等民族乐器,传承民族文化。
吕伟华认为,民乐的推广与普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民族乐器的质量,一个是民乐人才。在乐器制作上,民族之声特邀国内
二胡、京胡等制琴大师李俭波等担纲。李俭波是国内乐器制作大师董玉光的亲传弟子,学艺长达十几年的李俭波无论是制琴技艺还是审美层次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李俭波作为董玉光制琴大师的得意弟子,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一种严谨的态度,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得李俭波在制作民族乐器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无论从选材还是制作工艺都精益求精、严苛要求。在他看来,这把承载着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乐器必须经得起各种检验。
李俭波认为,民族乐器要普及的好要首要乐器本身音色要好,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对乐器原材料精挑细选,不对乐器制作工艺精益求精,那就不可能弹奏出美妙的
音乐,人们自然不会享受
音乐,更谈不上推广了。所以,无论是少儿还是成人学习民族乐器,不能只考虑价格因素,必须严把乐器产品质量关,深究乐器音色。如果音色不好,不仅难以演奏出优美的乐曲,更加会误人子弟,不利于民族乐器的普及与推广,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就无从谈起。
在民乐人才方面,民族之声力邀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优秀师生开展民乐的教学与普及。
吕伟华指出:民乐的普及与推广涉及方方面,民族之声乐器将从基础做起,做好中小学生民乐普及工作,严把乐器质量关,乐器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关等,让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喜爱民乐,受到良好的正统的民乐教育。
吕伟华意味深长的说: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国
民族音乐人经过几十年探索、创新与改革,乐器制作、乐曲创作、表演形式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近些年来,在西方、日韩等文化冲击下,民族乐器的发展显得非常滞后,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西方、日韩等国家对中国民族乐器呈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这不由得我们认真反思。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在
民族音乐方面,却因为听者寥寥,自动被归为小众,海外的拥趸甚至都比国内多,真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中国好歌曲》导师刘欢在听完山人乐队的演唱后激动落泪。事后,他表达了对民乐地位的惋惜,他衷心希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快速终结。
吕伟华坦言:无论从乐器制作,乐曲创作,乐器演奏,乐团建设,民乐理论研究、民乐基础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缺乏长期的、科学的规划,没有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标准的、统一的、规范的指标体系。这些已经严重阻碍了民族乐器的普及,严重影响了到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民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巨大障碍。
吕伟华呼吁: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民乐的发展,民乐行业不同从业人员应该更加紧密合作,为民乐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各自的力量。为此,民族之声乐器专门建设了中国民族之声网,为大家了解民乐、交流民乐、普及民乐、推广民乐等提供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