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的面庞几乎不施粉黛,身上的衣服只有黑白两色,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章红艳,这几年也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但她清雅低调,没有一丝烟火气。特别引人注目、画龙点睛的,是她胸口上别的那个小巧可爱的、有红蓝两色点缀的饰物——一面琵琶。
做音乐的传教士
章红艳是浙江嵊州人,7岁开始学习琵琶,然后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本科、研究生一路读上去,直至毕业留校任教。4月25日起,章红艳将率领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在嵊州、宁波、余杭举办“且弹且谈——章红艳返乡音乐会”。她说,“每个城市都有学琵琶的学生,都可以来听,可是没有任何方式比和我一起同台演奏提高得更快。我们还会一起排练,达到同样的节奏,然后一起上台。”尽管这意味着在每地的演出之外还要排练、讲解,章红艳看重的是对当地小乐手水平的切实提高。
与时下很多音乐家不同,章红艳这次演出选择的是中小城市,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合适的表演场所。而章红艳本人不收取任何报酬。“从我内心来说,我崇尚传教士的精神,他们到世界上最偏远的地方去,让自己的信仰在那里生根发芽。我想把音乐带到没有音乐的地方,真正播下音乐的种子,让它们将来也能生长出来。”
而一贯反对假奏假唱的章红艳,即使当地演出场所的条件不好,也坚持现场弹奏。“哪怕我的现场演奏有纰漏,也要这个真实的瞬间。”尽管这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但是无论如何,“我要保持我的功夫,就像话剧演员”。
宣扬音乐厅文化
为什么把自己的音乐会命名为“且弹且谈”?章红艳解释,因为这次与以往不同,在演奏的间歇,她会对乐曲进行介绍,也兼谈音乐厅文化。
这事出有因。章红艳说,四五年前,她到内地几个城市演出,发现许多经济发达的地方已经建起了音乐厅,这令她兴奋,同时也让她深思:音乐厅建起来了,里面表演什么?观众怎么欣赏?她认为,表演内容和观众的培养要同步进行甚至先行,要不然就是一种闲置和浪费。四五年过去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这与她在曼哈顿发现其上百个剧场、音乐厅天天满座的情形大相径庭。更让章红艳受刺激的是,有一次她去国家大剧院听一家著名乐团的音乐会,发现开演后听众还在随意走动,一个乐章被掌声打断7次之多,指挥在台上尴尬莫名。“我就想我一定要在自己的音乐会中加入音乐厅文化的讲述。我要告诉观众,音乐应该怎么听,怎么保持安静,怎么鼓掌。音乐厅更应该是一个音乐学校,演奏员也应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章红艳认为,我们的“戏园子文化”、“堂会文化”、“庙会文化”使观众常常在观赏演出的同时聊天、磕瓜子、喝茶,这与西方音乐来自宫廷沙龙和教堂音乐,环境安静,大家穿着正式、肃穆地聚集在一起进行艺术欣赏的习惯不同。“音乐厅文化虽然源自西方,却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形态和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而文明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现在应该让中国大众聚集在音乐厅里,静静地体会音乐的优美和崇高。”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
章红艳一直不停地探索音乐表达的新方式、新思路。她曾尝试与海内外许多著名交响乐团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曾与500面琵琶一起演奏《阳春白雪》;她曾创造性地与埋伏在观众席里的10位演奏员台上台下呼应着演奏《十面埋伏》。这次返乡演出中,章红艳发明的乐器——5弦小琵琶将首次在舞台上亮相,她表示,这是为了使弹拨乐团的声音更加平衡、和谐。
这次演出中担任中西合璧的《春江花月夜》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钢琴伴奏的,是一位年轻的美国钢琴家约瑟夫·里卡多。章红艳说,确实有人提醒过她,应该找一位中国钢琴家演绎这首曲子才更贴切。但她说“我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乔丹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时与他合作过,他的演奏让我很感动,我跟他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不需要翻译。我们的音乐是完全相通的’。我也想借此机会让国人看看,外国人同样热爱我们的音乐,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自己民族的东西。我很幸运我是中国的音乐家,有这么丰富的音乐遗产,当我们获得世界性的舞台的时候,就能站起来。”
按照章红艳的说法,琵琶是一种富于个性的、穿透力很强的乐器。她的人也如琵琶,以她的艺术、以她的性格,轻易地打动人,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