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蝶,有不少“70后”乃至“60后”还记得她那首《成吉思汗》。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处都在回响着《成吉思汗》的旋律。而今,退出歌坛多年的张蝶,在荷兰埃因霍温国立艺术学院“欧洲中国艺术院”做琵琶教师。
对于天津人来说,张蝶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她在20世纪90年代以歌手的身份消失在公众视线之后,又在10年后,以荷兰一名琵琶教师的身份回到天津。本报记者在她回国探亲之际,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听她讲述自己近年来在海外的心路历程。
学琵琶出身
当歌手成名
张蝶的名字在“80后”的记忆里是十分陌生的,但如果问问“70后”乃至“60后”们,有不少人都还记得她那首著名的《成吉思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流行乐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三张”——北京的张蔷、上海的张行和天津的张蝶。张蝶的首张专辑《冰与火》推出后,立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到处都在回响着《成吉思汗》的旋律。后来张蝶又推出了《天与地》、《山与海》等专辑。20世纪90年代初期,张蝶退出歌坛,移民澳大利亚,之后又辗转定居荷兰埃因霍温。
虽然是以歌手的身份被公众所熟知,但张蝶其实是天津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琵琶演员。因为父母都在越剧团,张蝶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弹奏乐器的样子。从她12岁正式学琵琶开始,张蝶就学得比别人要快。她说,这只能归结于她与琵琶有缘。
24岁的时候,张蝶却因唱歌一炮走红。张蝶说,自己做歌手的初衷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一般的演出都不要器乐节目,不可能每场都有琵琶,而唱歌表现力是最强的,每次演出也都能上台。”张蝶也承认,自己当初发行唱片上百万销量的经历,在如今已是不可复制的“天方夜谭”。但至今,在张蝶参与侨界活动的时候,还会有人提起她当初做歌手时的辉煌。
虽然在最初移民澳大利亚的时候,张蝶为了生计也曾有过在当地中餐馆驻唱的经历,但她始终是觉得那样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当她来到了荷兰,当她重新拾起了自己心爱的琵琶,当时的张蝶或许还不曾意识到,自己艺术生涯的又一个春天正悄悄向她走来。
在荷兰办起
中国艺术院
2004年,在荷兰的一个偶然机会,张蝶结识了荷兰埃因霍温国立艺术学院的院长,之后成立了“张蝶琵琶艺术班”,她开始在学院里教授琵琶。
目前张蝶所在的团体叫做“欧洲中国艺术院”,成立于2007年11月。张蝶说她不喜欢把自己的这个艺术机构叫做“艺术中心”或“艺术团”,因为名字和实力是一个统一的东西。“一定要给人正规的感觉。”
由于丈夫经营着水族馆相关产品公司,目前的张蝶即使不去负责欧洲中国艺术院的事务,她也完全能够以一个家庭主妇的身份,在家相夫教子,过着轻松又优越的生活。但她还是选择了进行自己心爱的事业。
对于艺术院的事业,张蝶说自己是“百分之一千的奉献”。每当去较远的城市演出时,张蝶为了节省经费,总要提前在家把演员和工作人员的食物和水都准备好。每一场演出从乐器到服装,从节目单到来去接送的时间地点……整个艺术院一百多人的大事小情都要张蝶一个人来操心。有时候去艺术学院借乐器,张蝶还要发动自己的先生和儿子们一齐上阵。在艺术院刚刚成立的时候,张蝶经常晚上回到家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有很多次演出都曾想放弃了,“不是受不了演出的辛苦,是受不了演出之前准备的千头万绪”。但张蝶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她说自己坚持的信念就是演出是为弘扬祖国的文化,而不单单是为了自己。
琵琶陶醉
荷兰观众
“在荷兰中部城市埃因霍温的艺术中心剧场里,前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世界音乐会,演奏非西方传统的乐器,其中包括中国的琵琶……晚会的压轴节目是合唱《茉莉花》,在琵琶班和大乐队的伴奏下,埃因霍温一所中文学校的十几名学习中文的荷兰学生,用汉语演唱了这首中国传统乐曲。”
这段文字摘自一份在欧洲发行、面向华人的中文报纸《星岛日报》3月20日刊登的一篇大篇幅报道,报道中所说的这支为全场观众带来众多琵琶乐曲的队伍,正是张蝶所带领的欧洲中国艺术院。
在欧洲当地的艺术院里推行琵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是“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乐器,但在推广的过程中,大使馆和侨界给了张蝶很多的支持。
令张蝶难忘的是去年5月,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广场上举办的一场名为“欢迎你到北京来”迎奥运大型演出。中国民乐在当地人心目中一直是三三两两围坐弹奏的形式,但张蝶意识到,在这种场面中民乐代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气度,张蝶派出了自己手下的30多名得力的演员,还亲自动手将琵琶曲编写成多层次多声部的大合奏,配上十几种打击乐器,不仅丰富了表现力,更赢得了荷兰观众的青睐。那天有将近一万名观众汇聚于广场上,张蝶的这个充满力量开场节目很轰动,留学生、华侨的心情也都十分激动,几乎落泪。
在欧洲普及
琵琶引关注
为了让荷兰当地的学生们易于接受琵琶这种陌生的乐器,张蝶一开始教学生们弹奏贝多芬、巴赫、肖邦的乐曲。慢慢再加入《金蛇狂舞》之类的乐曲,之后,学生们纷纷反映,这样的曲子“好像专门为琵琶准备的”,再也不愿弹改编的乐曲。这更增加了张蝶的信心。
每一次接受采访中,张蝶总会提到自己的得意门生海德薇,这个金发碧眼的荷兰姑娘跟着她学了4年的琵琶,由于天赋和悟性极佳,深得张蝶的喜爱。现在的海德薇已经成了小老师,不仅当地的荷兰人来学琵琶会首先让海德薇来教,连中国大使馆的活动也会邀请她去演奏。海德薇还自己从网上下载了歌曲,然后从五线谱倒成简谱,把琵琶技巧全部编写好,自己来演奏,从来不落一堂课,即使是有事不能来也一定要在之后找时间补上。
现在,张蝶成人班里的学生之间还会比谁的琵琶好,谁的指甲漂亮又好用。张蝶总结道,她现在觉得一个普及音乐教育者的成功并不单纯是让自己的学生弹得多么好,而是让这些本身有工作有学业的学生们,在每天工作学习之余能够想到弹一弹琵琶,“这就是一个普及者的成功”。
张蝶的琵琶教学做得很成功,荷兰埃因霍温国立艺术学院主动提出将琵琶纳入规范化管理,建立了考级制度。中国一个传统乐器在海外能够进入当地政府所正规管理的考级范围之内,这还是第一次。
今年年底欧洲中国艺术院还要组织大型的演出活动,德国、比利时也邀请张蝶和她的团体去演出。当记者问及为何琵琶这一乐器能在欧洲引起众多的关注,张蝶微微一笑,说:“中国的艺术就有这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