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茶馆书场听评弹 |
旧时,茶馆书场在苏州城乡颇为流行。沏一杯茶,慢慢品味,听一档书,悠然自得。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背着书包跑到南仓桥边的茶馆书场听一会儿书。天长日久,我对《啼笑因缘》、《珍珠塔》、《钱笃召求雨》、《三笑》等书目有所了解。上世纪80年代,我还特意前往钮家巷寻访茶馆书场“纱帽厅”,聆听书坛老艺术家的弹词开篇。
不久前去周庄,漫步于文化街时,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见到了一家“聚宾楼”茶馆书场。于是,我急冲冲地走了进去。“聚宾楼”茶馆书场,六开门面,落地门窗,古朴典雅。室内,几张方桌排得整整齐齐,长板凳围桌而立,青瓷盖茶碗、竹壳热水瓶、老虎灶台等陈设,伴以琵琶声、三弦声,真可以说是古韵盎然。只见服务员忙为来客端上热气腾腾、清香扑鼻的“阿婆茶”。阿婆茶是周庄的民间茶道,中老年妇女空闲之时,喜欢围坐在一起,吃吃阿婆茶,尝尝话梅、薰青豆,嗑嗑南瓜子,说说家长里短。“聚宾楼”茶馆书场有一个小舞台,用来说唱苏州评弹。此时,我静下心来,细听一曲又一曲的弹词开篇,《白蛇传》中的“盗仙草”、《西厢记》中的“莺莺操琴”、《珍珠塔》中的“痛斥方卿”,吴侬软语,字正腔圆,委婉动听。我一边听评弹,一边慢悠悠地打开茶碗盖,一股清香扑来,呷了一口,哦,碧螺春茶!茶馆书场必备茶水和小吃,真乃“品茗听书”。舞台两侧有一副对联:“弹词廿四史亦庄亦谐,论世三千年惟妙惟肖”。由此足见吴文化的底蕴是何等深厚,评弹艺术又是多么源远流长。
又有一批客人相继走进茶馆书场,听口音有北京的,有东北的,有山西的,有河北的。他们来了兴趣,我为他们当起了翻译。正在台上演唱的是青年评弹演员李佳娥,她身穿红色旗袍,落落大方地端坐台上。看见客人们进入茶楼入座了,她便操起琵琶边弹边唱《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密室相会”:“你是堂堂一榜甚聪明,既是聪明何必云,你是聪明人不必多言语,多言多语就不聪明,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李佳娥唱一句,我就翻译一句,有时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我用笔写在纸上,这些北方客人看了我的笔译频频点头。评弹演员精彩的演唱,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北方的朋友们纷纷举起相机,拍下这珍贵而又难忘的镜头。当他们就要离开茶馆书场时,身穿长衫的胡小飞走下台来,又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苏州评弹与品茗的关系以及水乡民众为何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吃“婆茶”,“讲茶”,喝“喜茶”、“春茶”、“满月茶”,是当地流传甚广的民间习俗,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茶馆书场,自然深受民众的喜爱。难能可贵的是,周庄人重视民俗文化的弘扬,重视评弹艺术的传承,重视民众的乡土文化生活,让人们在古老的文化街上重睹评弹艺术的风采,在品茗中寻觅艺术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