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博物馆,至今仍保留着一块印满了岁月痕迹的“
琵琶老店”匾额,这一匾额正是
琵琶老店的店堂匾额。古城中许多老人依旧记忆深刻,这一家客店就在古城内清远街的路南,大约就在现在华严寺广场的位置。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琵琶老店依然是大同城内一家小有名气的客店,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琵琶老店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相传,琵琶老店原名东胜店,店主姓韩。汉元帝时期,慷慨应诏出塞和亲的王昭君经过了平城(大同),于东胜店入住一宿。知悉即将离别汉土的昭君,当晚难以入眠,索性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之下,弹奏起琵琶,一夜哭唱思乡之情。在寂静空寥的夜色中,哀怨的曲调,哭哑了的嗓音,让古城人听得分外真切。次日凌晨,昭君将琵琶赠予店主,告别平城百姓,步入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故土诀别中。店主由此也将店名更改为“琵琶老店”;那一夜的思乡哭唱,在平城百姓中被传唱成为了今天的“耍孩儿”。
传说终归是传说,对于这一传说故事,我市各方面的专家也有着审慎的观点。我市一书法名家从遗存至今的琵琶老店的店堂匾额字体判断说,匾额上的四字为厚重的楷书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应当在唐代以后,其整体风格更像是出自明清时期文人之手。
我市有文物专家称,从文物考古中发现的汉平城遗址,与琵琶老店所处的位置有出入,也就是说,在这一方面无法印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
昭君出塞”,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汉与匈奴之间民族和睦相处的千古绝唱的故事。正是这位女子以大义为重,主动出塞和亲,使汉朝与匈奴边塞的烽烟熄灭了半个世纪,增进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民族团结。大同作为中国历史上农耕
文化和游牧
文化会聚、碰撞之地,其民族融合的意义极为深远。我市学者认为,“琵琶老店”的故事姑且不论真伪,“
昭君出塞”故事在大同古城中与某种事物有着意境上的关联,正是体现了古城人历来对民族团结、边塞和平最为朴素和美好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