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酷爱音乐,8岁起开始学习琵琶。2003年,考入河南大学附属艺术中学,师从于河南大学赵娴教授,多次在省、市级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奖。2005年,跟随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李光华教授学习琵琶演奏,琵琶演奏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2006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修琵琶专业,师从于琵琶教育家、演奏家黑连仲副教授。2007年起,随姚毅军副教授学习民族器乐五重奏。本科二年级起随刘慧教授学习阮重奏。2007年,加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并随团到各地参加各大演出活动。大学期间,曾随马君老师学习钢琴演奏,提高了艺术修养。本科就读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0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继续跟随黑连仲副教授进行琵琶演奏艺术的学习深造。2012年6月5日,于天津音乐学院成功举办“硕士研究生侯海琼琵琶独奏音乐会”。
所获奖项:
2002年,曾荣获“全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拨琵琶大赛”银奖;
2007、2008、2009年,曾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08年,曾代表天津音乐学院参加“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民族乐器比赛”,荣获“小型民族器乐组合”优秀演奏奖;
2009年,曾被评为天津音乐学院“三好学生”及“优秀团员”称号;
2010年5月,曾荣获“黄河旅游节器乐大赛”第一名。
记者:从您对音乐产生兴趣到最终走上音乐道路的过程中,您的家长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他们最开始是希望您以艺术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还是只将音乐当作一项特长来培养您呢?
侯海琼:如您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以不断提高,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音乐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音乐事业也随之不断蓬勃发展,进而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开始学习音乐,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或者引导孩子将艺术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就儿时的我而言,我也是众多琴童中的一员。在我对音乐产生兴趣到最终走上专业学习琵琶艺术道路的过程中,我的爸爸妈妈给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帮助与鼓励,可以说,我的父母既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又是我的忠实听众。我的父亲非常喜欢音乐,是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或许是遗传自父亲,我从小就对音乐有着一种独特的情缘,一旦音乐响起,我都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节拍又唱又跳,久而久之,我便主动地告诉父母自己想要学习音乐,他们看到我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发现了我在音乐上小小的天赋,就将音乐作为一项特长开始慢慢地培养我,教我唱歌、跳舞,并学习电子琴,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接触琵琶,但在父母的培养下我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记者:乐器的种类纷繁多样,而琵琶以其广阔的音域、独特的音质和高难的演奏技巧被誉为“民乐之王”,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与琵琶结下了不解之缘呢?
侯海琼:说起我与琵琶之间的缘份,可以算是一见钟情了。还记得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逢暑期放假,为了丰富暑假生活,父母希望我选择一门乐器学习,于是便带我到青少年宫参观,那里有许多乐器演奏学习班,当我来到琵琶乐器学习班门前时,教室里流淌着琵琶美妙的乐音,当即我就被那优美、清脆、精致的音色所吸引,决心要学习琵琶。父母与我再三确定之后,为我报名了琵琶学习班,就这样,我开始走上了学习琵琶演奏的道路。直至今天,我学习琵琶也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琵琶作为民族乐器里的“将军”,演奏技法繁复而艰深,自学习开始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我一直坚持着,当然这其中更少不了父母一如既往的鼓励与支持,若非如此,我相信自己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记者:与很多同龄的音乐学习者相比,您开始音乐生涯的年龄并不算早,那么这是否会使您感觉到,自己比同专业的学生少学习了不少知识,少参与了不少艺术实践呢?
侯海琼:不能否认的是,我8岁开始学习琵琶,在众多学习乐器的孩子中,应该算是起步比较晚的学生了,但是我自己始终没有将起步晚当作音乐学习道路上的压力、劣势或是绊脚石,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动力,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努力,刻苦练琴,抓住每一次学校与老师给我提供的演出与比赛机会,使自己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不断得到锻炼与提高,也一步一步赶上甚至是超越了那些同龄人。
记者:虽然您在经验上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在您加倍付出与努力之下,您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顺利地考入了河南大学附属艺术中学,现回想起那段经历,您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侯海琼:第一次接触与了解河南大学附属艺术中学,是源于一次比赛的经历。那是中考过后,我去北京参加一次琵琶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家乡省里的乐器学习者,从他们那里我第一次了解到了河南大学附属艺术中学。而后经过细致的了解,得知河南大学附属艺术中学建立于2002年,是一所专门为高等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艺术院系输送人才的门类齐全的艺术中学,拥有全省最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培养也都是省里一流的,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决定考取河南大学附属艺术中学。考学的过程必然是非常艰辛的,我相信有过此经历的定然是感同身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付出了许多的努力,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汗水与泪水,痛苦与欢笑,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是一段非常充实的时光,虽然辛苦,但是自己也很快乐,毕竟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专业课成绩第一、文化课成绩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附属艺术中学。可以说,也正是我在河南大学附属艺术中学的学习,为我步入高等音乐院校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您曾师从于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光华老师。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与严格要求之下,您不仅在专业上飞速提升,并多次在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取奖项,我们想知道,李老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您量身定制了怎样的学习计划?
侯海琼:李光华老师作为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为琵琶界培养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因此,能够跟随李光华老师学习,也是一件令我倍感荣幸的事情。说起李光华老师,虽然他现在已是年过花甲,但老师的性格却一如以往热情、开朗,身上总带着一股特殊的精气神。生活中的李光华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但在专业上,却是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老师,他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法相当灵活,绝非一板一眼,在指导琵琶演奏技巧的同时,李光华老师注重因材施教,不会用死板的框架来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另外,他还要求学生在重视琵琶演奏的基础上,还要博采众长,进而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记者:李光华老师在教学理念、方法、风格上,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侯海琼:跟随李光华老师学琴时,他对我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对于每首乐曲的每个细节,若是我演奏的不到位,他都绝不会放过,直到我掌握为止。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难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李光华老师会用点金之语,几句优美的比喻就把问题解决了,他要求学生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去领悟他的话,而不是让你按部就班的依葫芦画瓢,这样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在曲目的选择上,李光华老师会让我演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扩展了我的艺术视野。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他对音色的要求特别高、特别讲究,不容有一点瑕疵。上课的时候,老师喜欢闭着眼睛听我演奏,若是我的演奏旋律优美,音质干净,他会陶醉;一旦音色不好,他就让我停下来找出毛病,李光华老师常说,音色要比速度更重要,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略了音色之美,速度靠刻苦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是音色不行。老师对我音色的严格要求,至今仍令我受益匪浅。此外,李老师教授专业课的方法特别灵活,他不会要求学生去刻意模仿他或者任何一位演奏家,他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都不相同,手指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软有硬等等,根据不同的条件去寻找它的最正确触弦方式和发音方式,而不要循规蹈矩。在学习中,李光华老师还要求我博采众长,对于演奏的每一首作品,他会建议我去听多位演奏家的演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来丰富自己的演奏。可以说,李老师是一位智者,对每一位学生的演奏特点、优劣势都了如指掌,他很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从而因材施教,因此,他的学生的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演奏风格与艺术个性。
记者:2006年,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修琵琶专业,师从于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黑连仲老师至今。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黑连仲老师不仅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琵琶演奏人才,更撰写、发表了《琵琶教学整体意识》等多篇论文、文章,且他创作的琵琶独奏、重奏与协奏曲,也被选为各地音乐学院琵琶专业列为必修曲目。跟随这样一位兼具研究型与创作型的老师学习,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侯海琼:跟随黑连仲老师学习多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演奏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对乐曲理解能力的提高。黑连仲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很善于钻研,研究什么样的指法运行能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并自己编写了很多首琵琶练习曲,对青少年的基本功的训练很有帮助,从而为以后演奏乐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黑连仲老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他在教授乐曲之前,会告诉我们乐曲的背景故事与要表达的情感,对于我们理解乐曲、演奏乐曲和情感表达都有很大的帮助。跟随黑老师学习过程中,他说过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要想学琴,先学做人。”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其实,学琴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琴音是一种语言,你的演奏能够表达出你的为人,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必须先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再成为一位优秀的演奏家。
记者:黑连仲老师在教学中,是否会侧重于培养学生研究与创作方面的能力呢?
侯海琼:黑连仲老师在教学中会培养我们在研究与创作方面的能力。他一方面要求我们多多了解乐曲的相关背景资料,多去听各位演奏家的演奏,从而取其长处。另一方面,他在上课之余,也会经常讲授一些他创作方面的感受与经验,以及讲述他灵感迸发之时的情景等等。此外,黑连仲老师教导我们要“手勤、嘴勤、脑勤”,多练琴,多问,勤动脑。
记者:您不仅对主业琵琶十分精通,对其它乐器也有较为深入的研习,本科二年级时,您跟随著名阮演奏家刘慧教授学习阮重奏;大学期间,您还跟随马君老师学习钢琴演奏。阮乐器与琵琶同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构造不仅较为相似,在起源上,阮乐器与琵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这两件乐器的学习,您认为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共通之处呢?
侯海琼:阮乐器与琵琶同是中国传统的有品弹拨乐器,都有四根琴弦。阮乐器产生于汉,唐初时期时,阮乐器仍被称之为“琵琶”与“汉琵琶”,后因晋代咸善弹此琴,故命“阮咸”,简称阮,由其名称便不难看出阮乐器与琵琶之间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另外,就阮乐器与琵琶的演奏技法来说,它们二者的左手演奏技能可以说是大致相同的,而琵琶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在右手弹奏指法、演奏技巧等方面比阮乐器要难。由于琵琶和阮乐器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所以很多琵琶演奏者也会学习和弹奏阮乐器,当然,阮乐器的学习对琵琶的演奏也是极有帮助的。阮乐曲的音乐表现、演奏技巧都可以吸收到琵琶的演奏之中去,是琵琶艺术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比如阮乐器的弦要比琵琶硬,练习阮乐器可以提高左手的肌能,从而练习与演奏琵琶时能够更加灵活自如。同时,阮乐器的音色柔和、厚实,琵琶的音色清脆,练习琵琶时也可以吸收阮的音色特点,使琵琶音色更加圆润。
记者:对阮乐器的研习,又为您的琵琶演奏带来了何种帮助呢?若说您学习阮乐器是基于琵琶的缘故,毕竟两者无论在技法或是曲目上都有许多共通之处,那么您跨度非常大的学习钢琴演奏,又是基于何种考虑呢?
侯海琼:如您所说,钢琴属于西洋乐器,琵琶属于中国民族乐器,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两者在音乐风格、演奏上跨度很大。琵琶曲讲究的内在的意境,含蓄自然,内敛包容,而钢琴曲感情开放,音乐风格辉煌磅礴、雍容华贵。正是这种风格的迥然不同,让我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钢琴演奏也算是兴趣使然。很多琵琶曲都可以用钢琴来伴奏,如:《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祝福》、《花木兰》等等,在这些乐曲的演奏中,琵琶与钢琴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了交织,相得益彰,给乐曲增添了情绪和气势,也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在我之前六月份的独奏音乐会上,我也有与钢琴的合作。其实,我觉得学习钢琴演奏,对许多琵琶协奏曲中自己琵琶演奏的把握及乐曲的升华也有着潜在的帮助。
记者:近些年来,无论是在演奏,亦或是创作之中,“中西合璧”都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趋势,为此作曲家们创作出了许多富含新潮元素的乐曲,来实现民乐与西洋乐的合作,您是否也尝试过或者演奏过类似的作品呢,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您而言,您是如何来看待这些作品的?
侯海琼:“中西合璧”确实成为了现在中国音乐的一种流行趋势,像是音乐的宣传、乐曲的创作、音乐会的演出等都能体现出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比如现在的新民乐、十二乐坊、水晶乐坊等所演奏的乐曲,非常富于现代气息,我自己也演奏过一些如您所说类似的作品,像《琵琶语》、《欢沁》等等。对于“中西合璧”的音乐发展趋势,亦或是这种趋势的具体表现,如乐曲创作中富含中西方特色的新潮元素,我觉得很多音乐学习者都希望看到这种现象,因为音乐的交流本就是无国界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将西方音乐的特色吸收到中国传统音乐里来,是一种创新,也是对音乐的一种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那些实际的作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欣赏和见解。我觉得这种乐曲至少在创作的想法上是好的,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如果一首乐曲在风格形式不失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能通过吸收借鉴西方音乐的精华,将乐曲在表现形式上得到升华,就是一首好音乐。
记者:您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们想知道,“国家励志奖学金”其代表了怎样的含义呢?
侯海琼: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国家为了鼓励与激励那些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而设立的一种奖励制度,因此,能够在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获此殊荣,令我倍感荣幸与骄傲。我觉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代表了国家对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所寄予的希望与期待,是对我们每一个获奖者的肯定与信任,更是对我们学习上的一种激励与鼓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奖金获得者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老师家长们的付出换来的。当然,我认为国家励志奖学金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让我们在得到奖励,给自己努力的一份证明外,也给我们提出了再接再厉,拼搏不息的要求。要知道,获得了奖学金并不意味着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而可以停滞不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些荣誉与奖励,只能说明过去,掌声终究会消逝,奋斗的脚步还要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上,这些奖励只是一种助推器,是我们前进路途中的一股动力,我们要借助这份动力,笃学不倦,锲而不舍,只要这样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您在大学阶段不仅专业成绩极为突出,文化课学习成绩同样十分优异。而当下,许多学习民族乐器的青少年,都将学习的重心放到了专业学习之中,而常常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或是等到考试之前,才临时抱佛脚,在您看来,专业课与文化课到底孰轻孰重呢?
侯海琼:如您所说,当下在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中确实存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练好了乐器,就达到了目标和要求,至于文化课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是没有充分认清文化课重要性的表现。其实,我认为专业课与文化课没有孰轻孰重,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文化课是基础,是根基,就像一棵树,根基不好,就长不高,立不稳。一个民乐演奏者的音乐素质是其专业技能与文化底蕴的融合,如果只有专业技能而忽视文化底蕴的培养,那么演奏者的艺术生涯是不会长远的。专业技能通过专业课与平时的刻苦练习得到提高,而文化底蕴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和深厚,而其中文化课的学习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演奏者可以对所演奏乐曲的的历史、背景等有渐渐深入的了解,不仅可以培养一个演奏者的艺术情操,而且在演奏乐曲的时候,也能更好地抓住乐曲的灵魂与思想,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乐曲之中,使自己的演奏更加富有感染力。当然,对于要考大学的学生来说,就更加不能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多考生专业成绩非常好,就是因为没有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最后没能考上理想的院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一名民乐演奏者,将来要把中国的民族文化展现给全世界,缺少了英语的学习也是不行的。总之,专业课与文化课对于一个民族乐器学习者是同等重要的,就像“短板”效应,短了一个,就会阻碍整体演奏水平的提高,这也是自己的一点经验之谈。
记者:2012年6月,您于天津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硕士研究生琵琶独奏音乐会”,因资料有限,我们未能体验到音乐会现场的盛况,就此次音乐会而言,您在主题与曲目的设置上做出了怎样的精心安排呢?您希望展现与表达您何种音乐风格与理念呢?
侯海琼:您过誉了,还谈不上音乐会的盛况。对于我们来说,音乐会是研究生学习期间最为重要与宝贵的经历,是对演奏者演奏水平、心理素质、舞台表现等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而我选择在今年6月份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也是希望通过音乐会这种方式来锻炼与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也是为自己最后的毕业音乐会做一个铺垫与积累。说到这次独奏音乐会,仿佛还是历历在目,回想起来,心情还是那样的兴奋和紧张。音乐会吸引了许多校内和校外的老师、同学以及朋友们前来观看,他们的支持也给了我自己极大的鼓舞。当伴随着老师、同学们的掌声,自己穿着红色的演出服,抱着琵琶走上舞台的时候,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音乐会的曲目设置分上、下半场,共五首乐曲,上半场选择了三首独奏曲,下半场首演了一首小乐队伴奏曲,一首协奏曲。第一首《陈隋》,现场十分安静,我用琵琶静静地诉说着宫女的哀怨之情。第二首《天鹅》,音乐会后同学们都说伴随着我的演奏,仿佛脑海中呈现出天鹅的各种姿态。第三首《霸王卸甲》,我又带领观众领略了项羽兵败、洒泪别姬、自刎乌江等情景。第四首《塞上曲》,有了小乐队的烘托,更加充分的表现了王昭君身居北国异地的思念故国之情。随着最后一首乐曲《祝福》悠扬的旋律,音乐会圆满结束了。在音乐会乐曲的选择上,我将文曲与武曲,传统与现代,独奏曲与伴奏曲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安排,不仅丰富了音乐会的内容,而且展现了自己柔美、细腻的演奏风格与扎实的技巧。可以说,自己的这场音乐会还是很成功的,在学校的反映也很不错,而这次音乐会也给了自己一个很大的感受,那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辉煌的背后,总有辛勤的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也只有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记者:您对自己未来的艺术生涯又有着怎样的规划呢?
侯海琼:谈到人生规划,我自己的想法其实挺简单的。我是一个一旦决定去做一件事,就会用自身最大的能力去做到最好的人。琵琶艺术,是我心中所喜欢、所钟情的,也会是我一直所追求的。未来,我很向往能投身琵琶艺术的教学事业,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深知,自身还存在着不足,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不论是人生规划,或是人生目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完成,我也相信自己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去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