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艺璇,
琵琶新秀。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6岁开始跟随河北邯郸市青少年宫高娜老师与陈英静教授学习
琵琶。2008年师从于琵琶演奏家、教育家陈英端教授,200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
音乐学院附中,现就读初三,师从于青年琵琶演奏家葛颖老师,并有幸得到葛颖老师的悉心指导。
艺术经历:
2007年2月,曾荣获中国
音乐学院全国器乐声乐大赛邯郸赛区琵琶专业组一等奖。
2007年2月,曾在“青春中国,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中”荣获河北赛区B组琵琶一等奖。
2007年3月,曾在“青春中国——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中,荣获小学组
民乐比赛三等奖。
2007年4月,曾荣获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全国社会艺术水平大赛”北京赛区琵琶专业四级组三等奖。
2008年,曾在香港举办的亚洲“小演奏家”音乐节华夏民族器乐大赛总决赛,琵琶业余儿童组亚军。
2011年8月,曾荣获“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复赛少年专业组优秀奖。
2012年4月,曾荣获第四届文华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总决赛鼓励奖。
记者:年仅初三的您就已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像“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少年专业组优秀奖,第四届文华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鼓励奖。参加“敦煌杯”与“文华奖”这两项含金量极高的比赛并获得荣誉,这样的经历是否让您终身难忘呢?
刘黎艺璇:“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文华杯院校奖全国民族乐器大赛,都是民族乐器领域规格很高、含金量很高的专业大赛,能够参加这样的音乐盛会,并从中取得好的成绩,不但是在我目前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是在我整个人生道路上都具有里程碑一般的纪念意义!当然,没有拿到大赛的最高荣誉演奏奖,肯定是有些许遗憾的,没有谁愿意做第二,力争第一是我参加任何一项比赛的目标,同时也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不变的信念与准则。至于说到对比赛的成绩满意与否,此刻我的心情已从刚刚结束比赛时的激动、纠结,渐渐转化为对大赛每一个细节过程的体味与享受,因为我觉得不但是比赛本身,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事物的过程都胜过结果,就拿这次比赛来说,哪怕我得到最好的名次,它可能只能带给我一时的赞美、短暂的荣耀,而真正是比赛过程的点点滴滴,让我历久弥新、受益匪浅,正是比赛的过程让我清醒的意识到在面对大赛、面对输赢结果时如何做更针对性的充分准备、如何让心态保持平和、让心理素质更加过硬、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记者:对于民族器乐演奏者来说,比赛的过程要远比结果重要,通过这些比赛,您发现了自身的哪些缺点与不足,又学到了哪些课堂中所不能学习到的
知识、经验、等等呢?
刘黎艺璇:我记得我的指导老师葛颖老师曾反复对我说过:“要利用一切机会尽量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有课堂上根本学习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几年来,参加各种水平的比赛让我收获良多,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积累了舞台经验,检验了自己的专业技术,磨练了自己的心理素质,锻炼了自己临场发挥的演奏能力,可以说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测试与提高,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感受不到的,只有在临场实战中所体会与积累的,这些都会成为我今后迈向更高音乐境界的试金石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您是否还会充满信心的参与更多含金量高的比赛,并努力冲击桂冠呢?
刘黎艺璇:在我上小学时,我就记得我国著名诗人韩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治学名言,它一直是我学习生活中的座右铭,要想在音乐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攀登更高的艺术巅峰,勤奋是唯一的途径,而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耐心、尽力的学习、磨练,刻苦认真学艺的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航船,载我走向成功的彼岸,比赛,让我丰富了自己,武装了自己,我无限期待,时刻准备着,在更多含金量高的比赛中,冲击桂冠,争夺第一。
记者:您自6岁开始随市青少年宫高娜老师、陈英静教授学习琵琶演奏。这两位老师是怎样将您引领到琵琶这条道路上呢?
刘黎艺璇:说到我的学艺经历,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妈妈。还记得在我六岁生日时,曾经从事过十几年舞蹈艺术工作的妈妈,决定送我一件生日礼物,不知是第一眼的眼缘,还是冥冥注定,在众多的乐器中,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线条柔美、外形素雅的琵琶,于是它成为了我童年叩响音乐之门的第一把钥匙。高娜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她首先从培养我的兴趣入手,普通的琵琶在她的手中奏出动听的音符与优美的旋律,我一下子被深深的吸引了,以至于第一节课六十分钟过的如此之快,那段时间在高娜老师言传身教下,我的琵琶演奏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如果说是高娜老师把我领进艺术的大门,那陈英静教授则是让我在琵琶学习中汲取到了更多的艺术营养,从而拓展了我的艺术领域。陈英静老师从我的演奏姿势、指法、手型进行严格的指导与训练,并要求我每天练琴时间要保持在四个小时以上,而我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展现出了优于其他孩子的音乐天赋,在陈老师众多的学生中,总是名列前茅、出类拔萃。
记者:2008年,您拜师于琵琶演奏家、教育家陈英端教授,一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那么,您又是如何认识陈英端老师,并最终决定跟随她学习琵琶演奏的呢?
刘黎艺璇:2008年,在爱生心切的陈英静老师引荐下,我有幸拜师于琵琶演奏家、教育家陈英端教授,并由此开创了我艺术人生的转折之路。在那一年,妈妈辞掉了工作,陪我每周一次做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往返于天津、邯郸之间,跟陈英端老师开始了更加专业系统的琵琶学习。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见到陈教授的情景,面对如此德高望重的人物,我紧张极了,没想到陈教授非常的和蔼可亲,从我的学艺经历到入门练习,仔细的询问,不知不觉间将我带入了她的指导课程中,她为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案方法,循循善诱、全面培养。跟随陈教授的学习,使我充分感受到什么是艺术家的严谨,什么是大师的风范。一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从一名琵琶业余爱好者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院校的在校生。走进附中大门的第一天,我拜师在我的现任专业老师青年琵琶演奏家葛颖老师门下,年轻漂亮、气质高雅的葛颖老师有着传奇般的艺术经历,同时也成为了影响我艺术生命最重要的人。
记者:您现师从于青年琵琶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附中葛颖老师,葛颖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她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帮助呢?
刘黎艺璇:在与葛颖老师的学习中,她极力强调我在速度与激情、音色与技巧方面的展示,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外在的表情、动作到内在的情感释放,都要与作品完美的融合。比如在演奏前,要首先让内心宁静下来,让音乐在心灵的恬静中得到舒张,内外统一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的精髓与灵魂,从而把对作品的理解,淋漓尽致地通过演奏表现出来,而这一切,还离不开个人的素质内涵、
文化底蕴,在严格要求专业的同时,葛老师也要求我不能放松对
文化课的学习,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内涵。
记者:葛颖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演奏风格各是什么呢?
刘黎艺璇:谈到老师的教学风格,我理解为,课前严谨认真,课后轻松豁达。在专业上,葛颖老师注重对我演奏技能的悉心培养,而在生活中,葛颖老师又处处对我关心呵护、嘘寒问暖。当我取得成绩时,她会提醒我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而当我失败失意时,她又会耐心细心的帮助我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可以说在我音乐前行的道路上,无不凝聚着葛颖老师关爱的心血与浓浓的师生之情!至于说到葛颖老师的演奏风格,作为她的学生,我没有资格妄加评论,但从老师激情四射的示范与弹奏中,我能感受到她对音乐本身以及音乐教学的无限热爱,而更多的心得要靠我在今后更长时期跟随葛颖老师的学习实践中慢慢的感受领悟。总之,作为她的学生,我倍感骄傲与自豪,她高超的专业水准,崇高的师德操守,更是成为我前行的启明灯,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人生坐标。在此,借华音网站此次专访之际深深地感谢高娜老师、陈英静老师、陈英端老师、葛颖老师!
记者:在初学的过程中,学习者控制不好“火候”,通常会发生过度“紧张”或“松弛”,您认为,过度“紧张”是怎样的状态,过度“松弛”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刘黎艺璇:琵琶演奏是由无数个“放松与紧张”的动作结合而成,在按音演奏时,手指立在弦上各自发力肌肉的紧张,随着按音手指的变化,而移动重心点,并不是一个手指按音,其他手指都使劲,紧张转移后,手指肌肉要立即松弛下来,这是紧张与松弛的动态切换。
记者:您又是如何避免自己演奏时过于“紧张”、过于“松弛”这一点呢?
刘黎艺璇:简单的说,紧张动作奏出来的音干涩死板,松弛动作奏出来的音透亮有弹性,在刚接触琵琶演奏时,确实存在着心里紧张,而导致肌肉手指生硬僵直,在琵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曾说过,紧张与松弛是相对的,演奏时,指关节与手臂或多或少的要运动,而这种作用力是很小的,它要在松弛的状态下进行,而当指甲和指端触及弦身的一瞬间所用的力,要靠肌肉的紧缩来支持瞬间的发力,所以在演奏练习前首先要将双手至于放松状态下,靠对音乐的感觉、音色的听觉来控制好手指肌肉的松紧状况。紧张与松弛之所以是学习者贯穿始终的基本训练内容,是源于它直接关系到音乐的悦耳程度以及学习者其本身的自如程度,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总是刻意地去强调它的概念,只需要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借以感觉、听觉稍加注意,便可随心所欲地学习与演奏了。
记者:琵琶演奏者、学习者甚至爱好者都知道,若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噪音过大,掩盖了乐音,就会听不清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那么您认为,若想减少琵琶演奏中的噪音,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刘黎艺璇:琵琶演奏中的噪音是不可避免的,但噪音是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加以减弱的。在我看来,若想减少琵琶演奏中的噪音,首先就是演奏时左手按音要结实,按音的位置要准确,同时更要注意右手的拨弦深度、力度与部位;其次是在右手拨弦时减少指甲与弦的撞击次数,入弦深度要浅,接触面要小,要做到“一触即发”;最后是指甲本身的光滑程度,拨弦时用力不要过度等。
记者:在琵琶演奏中还有哪些需要初学者注意的地方呢?
刘黎艺璇:至于谈及琵琶初学者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觉得,第一是建议初学者在练习时,最好是对着镜子练,这样可以看清自己的演奏姿势、指法是否有错,便于纠正,可以少走弯路,有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第二就是着力注重加强初学阶段的弹挑训练,为干净、透亮的音色做铺垫,为今后演奏基本功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器乐演奏艺术不仅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种表演、演绎,在演奏琵琶之前,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演奏者的姿势,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演奏创造合适而方便的条件,为养成一种美好而自然的演奏姿势与习惯,使与由音乐所产生的气氛相配合。在演奏时,姿势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刘黎艺璇:是的,就像您所说,讲究演奏姿势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演奏创造合适、方便的条件,以使左、右手在合适的姿势、角度、运动中更好地运用技法;另一方面,良好、自然的演奏姿势与习惯,可以使演奏姿势与音乐所营造的气氛配合,相得益彰。在琵琶演奏中,全身姿势的要点是身体要坐直,两肩平稳,表情自然,动作姿势适当、大方;左手主要担负着扶持琵琶、按音、运用指法等作用,拇指一般放在琵琶背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放在面板的相品处,手心向内,手背向外,虎口悬靠或倚靠在琵琶的边侧处,而右手主要担负着各种指法触弦发音的任务,手心向内,手背向外,腕部微弯,五个指甲向内触弹弦身,以使左手与右手在合适的角度运动方向中,更好地运用各种技法。在我看来,保持一个良好、优美的演奏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身体生理特点,从而充分的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