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6日电 “摇啊摇,摇到瀛洲桥,我给阿婆弹古调,雀欲回巢月儿高,阿婆叫我好宝宝,给我吃块崇明糕”,一首小小的童谣,60年演奏不尽的思乡之音,10月15日,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携弟子在瀛洲古调派琵琶的发源地——崇明举办国内首次从艺60周年琵琶音乐会,开启了刘氏琵琶回归江南文化摇篮之行的第一步。
今年是刘德海先生从艺60周年,刚在新加坡和台湾举办从艺60周年个人专场音乐会的他, 把崇明作为国内首办从艺60周年琵琶音乐会的地点,意义非同寻常,不仅有助于提高崇明的知名度,更促进了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瀛洲古调派琵琶的保护工作,为建设文化崇明作出杰出贡献。刘德海先生出生在上海,酷爱民族音乐,曾师从崇明派曹安和先生,并发起创建新江南丝竹——瀛洲丝竹,为崇明创作新琵琶乐曲,为瀛洲古调派琵琶注入新的生命。
崇明为瀛洲古调派琵琶的发源地。瀛洲古调派琵琶指发源于崇明岛的琵琶曲和演奏技艺风格的总称。“瀛洲古调派琵琶”演奏技艺取北派琵琶刚劲雄伟、气势磅礴之长,收南派琵琶优美柔和、华丽袅娜之精,浑然为一体,形成隽永淳朴、清新绮丽的特色而不同凡响,为我国著名的琵琶流派之一,也是崇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961年刘德海先生在沪学得三首《瀛洲古调》带回北京,从此《瀛洲古调》由南传北,上舞台,进课堂,刘德海先生成为推广《瀛洲古调》第一人,并且将《瀛洲古调》审美定位为童心童趣,并发扬《瀛洲古调》风格,相继创作不少富有童趣的新曲,为《瀛洲古调》注入了新的生命。刘德海先生对崇明派琵琶怀有深厚的感情,把崇明视为江南丝竹音乐的故乡。自从阳刚民间音乐馆创建后,他每年来崇明考察、传经指导、亲自上台演出,并发起创建新江南丝竹——瀛洲丝竹,为崇明创作新琵琶乐曲。
从《江南丝竹》到《瀛洲丝竹》是审美观念与音乐内涵的延伸和扩展。音乐会上,刘德海先生将丝竹《文将军》一曲创编为《故乡行》,更突出江南人的天伦之乐;又为崇明新创作《妈妈的爱》一曲,此为母爱题材琵琶第一曲。《瀛洲丝竹》,更注重风格的人情化、个性化。刘氏琵琶60年,求变求新不离传统。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形成刘氏琵琶新古典风格。刘氏琵琶呼吁:“21世纪琵琶发展再从江南文化摇篮启程”。为实现这一目标,此番刘德海先生携弟子江南之行走出可喜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