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晋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齐头并进,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和主要做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由于晋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晋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其丰富,涉及民间文学、民间
音乐、传统医药、传统手工技艺、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等诸多方面。2007年,晋江建立了第一批共计13项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南派布袋戏、晋江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闽台东石灯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安海端午“嗦啰嗹”习俗、灵源万应茶共6项(包括涉及的南音、高甲戏等共有8项),省级项目7项,泉州市级8项,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9人、市级11人。
(二)传统项目成为品牌活动
1.“戏剧之乡”美名扬
晋江是“中国民间戏剧之乡”,素有闽南“戏窝子”之称。现有高甲、木偶专业剧团各1个,民间职业剧团21个,从艺人员900余人。高甲戏作为晋江侨乡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吸引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自1981年开始,晋江市一年一度的戏剧展演坚持了28个年头,培育出闽南地区戏剧活动品牌——“晋江市戏剧展演节”,至今业已不间断地组织了21届,并成为闽南地区的高甲群英会,不仅晋江的民间职业剧团争相报名参加,甚至泉州、厦门的专业剧团也积极参与。如今的“晋江市戏剧展演节”已成为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块金字招牌,侨乡夏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侨乡处处闻“射虎”
晋江素有“灯谜之乡”的美誉,灯谜古称“射虎”,其活动遍及晋江城乡,晋江市19个镇(街道)的15个镇(街道)成立了灯谜组织,有的学校还成立了学生灯谜组,每年独立开展各种灯谜活动不下100场次,培育了一支强大的灯谜骨干队伍,每年一届的侨乡灯谜会至今已连续组织了18届。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侨乡灯谜会举办的“品牌之都”灯谜夜市已举办了3届,每届都吸引了当地近百家企业,自制谜笺、自备小奖品、自主主持谜坛、自行设计布置场地设擂猜射,数万人(次)的群众直接参加夜市活动。如此大型的灯谜展猜活动,首开福建省之先河,在全国也属罕见。
3.“御前清曲”醉侨乡
南音是我国古代
音乐文化保存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一大乐种,被称为“御前清曲”,因它集萃唐以来中原雅乐之遗韵,后又与闽南民间音乐交相融汇而自成一格。晋江为福建省南音盛行区域,南音基础普及,现有南音社60多个,社员2000余人,名家遍布,新人辈出。
1996年,晋江开始举办3年一届的南音演唱大奖赛,涌现出一大批南音新秀;而每年一届的南音演唱节更是联系、增进弦友情谊和展示、交流南音艺术的平台,使得南音欣赏、南音演唱成为晋江老百姓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