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字体: 】  

[组图]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晋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齐头并进,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独特的地理位置

     晋江地理条件优越,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晋江口的泉州港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频繁的商贸往来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相互渗透,使晋江的地方文化呈现出中原文化遗风和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晋江的民风民俗以及先进的手工技艺也随着频繁的商贸往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早在13世纪末就由马可波罗介绍到西方,该技术后来逐渐被世界各国的造船界所普遍采用,对人类航海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该项技艺仍在晋江深沪存留。此外,晋江人民的足迹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最,晋江的许多民俗在当地得到完整的延续。晋江与我国台湾地区一衣带水,在台湾的晋江人有近百万,两岸文化世代相传,如台湾岛内400多座龙山寺均分灵自晋江安海龙山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闽台东石灯俗,主要活动范围在晋江市的东石镇和我国台湾嘉义县布袋镇的东石乡,活动由两岸民众自发组织,是两岸文缘相承、神缘相通、血脉相连的重要见证。

     (三)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1.注重投入。晋江市自2005年开始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除民间用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自发投入外,市财政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经费已近400万元。主要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高甲、木偶传统剧目的文字资料整理、音像拍摄和对传承人的保护。

     2.注重建设。一是阵地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保护的依托。据不完全统计,在晋江全市386个村(社区)有露天戏台1000多座,也就是说每个行政村平均有3个戏台,为剧团下乡演出提供了很好的演出条件。二是队伍建设。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力量。晋江的19个镇(街道)文体站均配备了1至2名文化专干;全市124处文物保护单位全部配齐了文物管理员;2007年,晋江市选准配齐386个行政村(社区)的专职文化协管员,并制定了岗位职责和定期培训制度,完善了市、镇、村三级文化队伍网络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摸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注重管理。晋江市依托文化馆、镇文化活动中心和社会文艺团体等,对从事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群体进行技能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自治式的管理和约束,同时给予多方扶持,并不断为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项目提供比赛、表演或展示的机会。如晋江的业余剧团管理就是较为成功的做法之一。晋江早期的民间职业剧团因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致使演出市场较为混乱,幕表戏盛行,演艺水平及传统剧目提升停滞不前。1981年,晋江设立了福建省第一个专门的剧管机构——业余剧团管理组(翌年改为民间职业剧团管理处),开始对民间职业剧团进行规范管理,通过一年一度的剧团考核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剧目调演,民间职业剧团得以蓬勃发展,20多年来,积累上演剧目数百个,30多名青年演员获全国、省优秀演员奖。

     4.注重引导。政府逐步实现“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通过加强宏观指导,搭建层级保护网络,健全协会组织,引导民间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常年开展的一年一度的戏剧展演节、侨乡灯谜会、南音演唱节和各种民俗活动,进一步培育非物质文化活动品牌,在晋江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5.注重保护。晋江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特别是加大木偶传统剧目、高甲戏传统剧目和南音曲谱的整理力度;整理木偶传统剧目并制成光盘;收集整理高甲戏传统剧目46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   新闻录入:刀剑客    责任编辑:刀剑客 更新时间:2008/10/7 19:00:15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