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民间收藏发生五大变化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字体: 】  

民间收藏发生五大变化


在“海派民间收藏展”的展览现场,集藏爱好者可以看到,这个由25家民间博物馆藏品组成的展览,不仅有元代的牡丹凤凰镜、宋代的七弦风雷古琴、清代的三面十手观音等,还有不少价值千万元的珍品。

    目前,民间收藏在收藏主体、藏品种类、收藏目的、藏品来源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大师作品受到追捧。日前,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一批来自海内外的有声望、有影响的收藏家、艺术家及艺术机构负责人雅集聚首,就收藏涉及的文化和专业问题进行了阐释和探讨
 
  金秋十月送风爽。被誉为“文人雅集”的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10月8日在黄浦江畔的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的有声望、有影响的收藏家、艺术家及艺术机构负责人700余人共襄盛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词是“收藏感知文明,怡养情致”,其举办的目的旨在搭建一个服务国际、服务民间收藏的平台。大会开幕后的主题论坛上,美国收藏家冯英祥、画家丁绍光,澳大利亚收藏家翁真如,新加坡收藏家杨应群,日本画家傅益瑶(傅抱石之女),香港大学者饶宗颐、收藏家张宗宪;内地收藏家王世襄、马未都、杨休,书画家陈佩秋、学者余秋雨等近30名海内外知名学者、收藏家、鉴赏家被邀请发表演讲,分别就收藏涉及的文化和专业问题进行了阐释和探讨。

  与会者认为,收藏行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们珍藏的一件件艺术品,是历代民众文化智慧和艺术涵养的结晶;另一方面,收藏行为对个人又具有认知性和审美性,通过人与物之间的无言交流,使自我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从而达到既回报社会又修身养性的作用。这正是收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与会者指出,近年来收藏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对收藏本身和收藏文化的研究则很不够。著名学者余秋雨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主要缘于西方社会对中华文明了解不够;只有当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愿意成为其拥有者时,中华文化才能回归其真正的世界地位。因此,传播中华文化既是每个中国人所肩负的责任,也是华人收藏大会对社会所作的一点贡献。

  收藏目的在于“分享”

  收藏到底是什么?收藏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在收藏过程中又获得了哪些财富?这一系列问题正需要收藏大家来解答。在央视《百家讲坛》上风靡一时的知名收藏家马未都,一开口就说,收藏的目的不是聚财,而是教育。他表示,收藏从少数人的文化演变成多数人的文化,从投资收藏转为文化消费,要紧扣“感知文明,怡养情致”的主题。

  与他持相同观点的台湾收藏大家洪三雄也表示,投资图的是所谓的利,而收藏文物要有品味,讲究怡情逸致。洪三雄进一步表示,收藏的一大境界不是据为己有,而在于“分享”。

  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以资产流通或者价值定位的方式看待文物收藏,虽说不是目的所在,但可以表达现代社会对古代文化的青睐。在他看来,“标价”不代表文物的生命价值,但却能成为现代对古代文化信号所发放的“通行证”。

  对此,新加坡知名收藏家杜南发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收藏的价值之一就是其市场流通价值,因为延伸收藏的价值链,能为收藏创造新的生命。

  相对来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王雁南对“收藏”的解读比较中肯。她认为,不管是欣赏也好,投资也罢,在一定层面上还是一个比较私人的行为,一般都是自己欣赏把玩,最多叫几个朋友一起切磋交流;但是如果超越了这个层面,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一代收藏家那种收藏行为,把藏品从散到聚,聚到一定规模了以后就会捐给某个博物馆,或某个收藏机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它,就能达到其教育大众的作用。

  当然,马未都的“收藏的目的是为了给千年的文明以一个坐标”这句话,最能引起在场所有人的共鸣。确实,收藏的最大财富就是让文明有一个再造的生命。

[1] [2] [3] 下一页

上海金融报   新闻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剑苗 更新时间:2008/10/21 10:54:10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