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在校园撒下非遗的"种子":走进北京中关村中学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字体: 】  

在校园撒下非遗的"种子":走进北京中关村中学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京剧团参加《海淀之光——海淀金帆艺术团文艺晚会》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京剧团参加《海淀之光——海淀金帆艺术团文艺晚会》

文化节开幕式上精彩的舞龙表演 style="BORDER-TOP-STYLE: none; BORDER-LEFT-STYLE: none; HEIGHT: 256px; BORDER-BOTTOM-STYLE: none;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BORDER-RIGHT-STYLE: none; PADDING-LEFT: 0px; MARGIN: 0px; PADDING-RIGHT: 0px; WIDTH: 400px; border-image: initial" border=0 alt=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体育文化节开幕式上精彩的舞龙表演 align=center src="http://cul.china.com.cn/yicha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49/20130304/6c626d0b6708129e72221b.jpg" sourcename="本地文件" sourcedes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md5="">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体育文化节开幕式上精彩的舞龙表演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非遗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不断地被发掘,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进了中小学校园。然而,如何才能让非遗的种子在校园落地生根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热热闹闹地办一场非遗展演,风风火火地搞一次非遗体验,这样送进校园的“非遗大餐”,难免会让毫无准备的孩子们“消化不良”。非遗进校园应如何从打“运动战”变为“阵地战”,非遗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扎根中小学校园?近日,在由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主办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课题中期总结会上,该校总结了他们将非遗与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事实证明通过一年多润物无声的非遗推广工作,非遗的种子已播撒在该校学生的心里。

学科渗透、课程选修,唤醒非遗保护意识

一年前,中关村中学在全校范围内曾经做过一次关于学生对非遗了解程度的摸底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仅有少量学生知道自己的历史书中有哪些知识与非遗有关;超过1/4的学生对于非遗传承不关心,认为无所谓;1/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非遗活动,其原因是对非遗不了解、没时间,或者不感兴趣。这一结果让老师们感到普及非遗知识、开展非遗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校长邢筱萍的带领下,中关村中学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研究,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的课题研究方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纳入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中学阶段是人们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形成心理认知的重要时期,中学历史学科中包含了众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说中学的历史课堂是非遗校园传承教育中比较直接、重要的载体。”初中历史组教师何翠明告诉记者,“我们以学科渗透的形式来强化和普及非遗知识,历史组的老师们集中讨论、梳理筛查了初、高中历史课程中所涉及的非遗元素,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加以特别的强调,同时组织开展丰富的辅助教学活动,如风俗知识竞赛、非遗实地寻访等。”除了必修课的学习,中关村中学还专门开设了介绍传统民俗、传统美术等内容的校本选修课程,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非遗知识。

“外人得君如似珍宝,国人觉君不屑一顾。吾惆怅兮啊心揪揪,皮影皮影心碎心碎。”这是初中一年级李莹同学的有感而发。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观看了皮影戏表演的视频,又了解到当前皮影戏传承发展的困境后,许多同学都表示应该学习和保护好皮影戏,不能让这门艺术失传。

社团活动、文化欣赏,提供传承发展平台

午休时分,中关村中学初中楼的学生活动平台,不时会传来西皮二黄的声腔,那是学生们在学唱京剧,声音虽显稚嫩,却别有一番味道,仔细打听原来是该校京剧团的同学们在排练。走廊尽头有几位同学在练身段,初中二年级的郭一佳显得格外投入。与团里其他的同学不同,在加入京剧团前,郭一佳从来没有学过京剧。“之前,我觉得京剧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不太明白为什么能唱得出那样的调子,直到加入这个团体,我才明白原来这些都来自不懈的努力。”因为担心练京剧会影响学习,郭一佳的父亲几次让她退出这个社团,但都被郭一佳拒绝了。“郭一佳非常珍惜参加校京剧团的机会,去年她没有缺席过一次排练,如今她可以唱《贵妃醉酒》等好几个唱段,扇子功、走台步等基本功也都练得有模有样。另外,我发现她学习抓得更紧了,学习成绩十分稳定。”京剧团指导老师柴丽玲说。据悉,目前中关村中学有舞龙、空竹、民乐等5个非遗社团。为了保证师资质量,社团的指导老师有些是学校招收的专业老师,有些则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

另外,每天下午上课前,学生们会准时打开电视收看学校自办的5分钟《多元文化欣赏》节目,该节目至今已播放1000多集,并从去年开始逐渐将主题聚焦非遗,从京剧、昆曲到古琴、紫砂,从庙会、社火到中秋、七夕,非遗特辑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校文化工作室的负责人李胜娟说:“播放非遗专题节目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点滴积累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在他们的心里埋下非遗的种子。”润物于无声之间,读初一的王泽利同学对非遗专题节目情有独钟:“这个节目让我对非遗着了迷,去年暑假父母带我去福州旅游,在三坊七巷我遇到一个人挑着担子卖畲族的乌饭,本来我没想买的,但听说是非遗食品,就特意买了一份尝尝,还和卖家聊了好久,向他请教乌饭的做法。”

关注文化、发展特长,让非遗的种子生根发芽

2012年,中关村中学的各个非遗社团表现突出,武术队获北京市中小学武术比赛初中组、高中组团体冠军;舞龙项目获“全国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一等奖;京剧团在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中,参赛剧目《借扇》获集体一等奖。此外,从近期该校发放的“非遗校园传承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现在学生们无论是对非遗的了解程度,还是对非遗的关注度都要比刚入学的新生高,而且有许多学生还主动建议学校邀请传承人进校园现场展示技艺、设立非遗校园传承日、组织非遗专题活动等。

“一年来,非遗校园传承的实践不但使孩子们更加关注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也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邢筱萍说,“即使一年后我们的课题研究结题了,非遗传承教育的工作仍将成为我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继续做下去。”

在此次课题中期总结会上,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基金执行理事长黄俭表示:“非遗进校园的初衷是普及传统文化,而如何真正实现非遗‘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不把非遗当做负担,不为了进校园而做非遗,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在学科中渗透非遗的知识、在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升非遗校园传承教育水平的做法是非常有益、有效的实践。”

中国文化报   新闻录入:剑乐    责任编辑:圆圆 更新时间:2013/3/7 12:34:33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