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非常有戏》两岸三地研讨会侧记

时尚"激活"传统 电视"托举"戏曲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组图]《非常有戏》两岸三地研讨会侧记


 
《非常有戏》两岸三地研讨会现场

  

演员王刚(右)与中国剧协副主席魏明伦在研讨会上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右)和台北学者华玮在研讨会间隙亲切交谈


  

两岸三地60多位影视歌明星在《非常有戏》中亮相


  


  
 由两岸三地60多位影视歌明星参赛的《非常有戏》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昨天,来自两岸三地的数十位专家、艺术家汇聚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参加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新民晚报联合主办的研讨会,围绕《非常有戏》产生的文化现象展开热烈讨论。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副主席魏明伦以及梅葆玖、袁雪芬、傅全香、龚和德、马金凤、孙毓敏、王刚等名家及青年演员黄豆豆、郑欣宜等到会参加研讨,远在美国的卢燕还作了书面发言……
  历史性的回归
  香港城市大学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说:“我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9年前才回香港。小时候,我在台湾跟着父母看过一些中国传统戏曲,但那时,我满脑子都是西方的东西。后来我才发现,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其实是演剧形式的主流。由于受西方影响,我原来的认识是偏颇的,把主流当成了支流。近一百年来,有些中国人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传统,新文化更是对传统文化充满了鄙视。随着中国崛起,中国人拾回了自信,也使传统文化得到了回归。《非常有戏》的成功,其实反映了中国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姚扣根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很受欢迎,美国、日本不仅研究中医,甚至开始生产中医产品。中国孔子学院在国外开办了100多所;于丹、易中天讲传统文化火爆荧屏,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非常有戏》找准了这一机遇。
  台湾学者华玮说,现在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等明星都把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合在他们的歌里,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瑰宝,过去盲目学西方是片面的。卢燕也在书面发言中说,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文化“扶贫”行动
  孙毓敏说:“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35岁以下的观众都冷淡民族艺术、远离传统艺术,我们这些从事传统艺术的人就会非常伤心。中国是一个戏曲王国,有300多个剧种、5000多个剧团。尽管我们的戏曲在欧洲非常受欢迎,但在国内却受到冷遇。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戏》是一种超常的抢救措施,是大喝一声的感召。”
  剧作家魏明伦说:“戏曲曾是一个巨人,但今天已沦为弱势群体。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观众稀少了。进入高科技低人文时代后,民族文化、高雅文化受到了冲击。从全国范围来看,凡是给戏曲搭建电视平台的地方,戏曲就‘活’得好一点,如河南的《梨园春》、陕西的《情之深》、安徽的《花戏楼》等。电视平台太重要了,《非常有戏》是一次文化‘扶贫’行动,我对它三鞠躬。”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叶长海说,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应从小学开始普及,学校应让学生学唐诗宋词元曲,也可学传统戏曲,如果下一代对民族文化失去了兴趣,教育是有责任的,这是最大面积的传播。而现在我们只能利用电视进行传播。
  时尚融入传统
  戏曲理论家龚和德说:“我觉得《非常有戏》是戏曲艺术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时尚明星与传统戏曲空前盛大的一次‘亲密接触’,时尚激活了传统,传统戏曲又深化了时尚的内涵,受到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欢迎。有关《非常有戏》的网上留言就有四百多万条。由于近代国门被打开,各种新型时尚艺术和西方文化像潮水般涌来,把传统戏曲排挤到了相当边缘的地位,形成了传统与时尚的分离。《非常有戏》的意义是用时尚明星来托举和普及民族戏曲,使它成为一种新颖的大众娱乐。时尚和传统对立,是不利于建立和谐文化的。”
  尚长荣说,《非常有戏》是弘扬美妙的民族戏曲艺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创举。梅葆玖说,《非常有戏》利用选秀形式实现了拯救戏曲的目的,非常可贵。王刚说,娱乐、通俗化的包装,里面的核心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使《非常有戏》取得了成功。
  大家称赞说,《非常有戏》大胆引进许多全新的电视表现手段,如钢琴与二胡对话、戏曲与流行歌曲对话、戏曲与国标舞对话等等,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视戏曲表现手段。
  戏曲回归大众
  中国剧协秘书长季国平说:“《非常有戏》的意义,在于以现代传媒激活传统戏曲,让传统戏曲回归大众沃土。电视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是一个平台,也是一座桥梁,它需要内容。而戏曲则为它注入了内涵、提供了内容,这两者巧妙融合,戏曲就能够在当代大放光彩,从而实现双赢。”
  剧作家罗怀臻说:“《非常有戏》对我的观念有很大的触动,它将戏曲重新还给大众、还给社会,使之重新获得了生机。戏曲如果仅仅为少数票友、戏迷和专业工作者所关心,就必然会消亡。2007年,中国戏曲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热点事件就是《非常有戏》。”
  上海戏剧学院创作中心主任陆军教授说,《非常有戏》标志着上海电视文化已从感性走向理性,是成熟的表现,说明上海电视文艺已承担起建设先进文化的重任。这一节目使喜欢戏曲的青年大学生变多了,社会效益非常好。艺术史专家王琪森说:“在泛娱乐化时代,文化观念正在被颠覆。北大发生了只认章子怡不认科学家的现象,说明我们的人文精神需要救助。《非常有戏》的成功,体现了电视文化人的一种文化觉悟。”
  感染青年明星
  黄豆豆说:“我作为年轻人,深感身边的年轻人太追随好莱坞大片、韩流、日流,而对传统文化、民族戏曲则了解不够。我想,通过大家的努力,应该让年轻人知道,中国传统戏曲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
  郑欣宜说:“我在加拿大出生、长大,我对中国戏曲接触很少。参加《非常有戏》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对中国戏曲应该多些了解……”
  主持人曹可凡透露,过去明星们参赛一般都带着“玩”的心态,但这次参赛的明星却很认真。黄豆豆每次练功就像自己上台演出一样,连他妻子都说他练得走火入魔了。歌唱家刘斌为唱一小段戏,在北京定制了全套戏装行头。郑欣宜学戏曲更难,她从小在加拿大长大,不识中文,学唱《红灯记》时,她将词全部用国际音标标出来,十分刻苦。何政军、罗海琼等选手都说,要把戏曲当成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与会者对《非常有戏》通过青年明星吸引大量歌迷、影迷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收视人群分析显示,戏剧频道平时的收视主力为65岁以上、小学及学龄前观众,而《非常有戏》则吸引了各年龄层次和学历层次的观众,其中以15岁至34岁、45岁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观众为多。对这一现象,魏明伦赞叹道:“通过这些‘80后’的偶像,成功地吸引这么多人唱戏、爱戏,实在不容易。”
新民晚报   新闻录入:蒙蒙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7/4/22 10:00:27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