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值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昨晚,一场青春戏剧盛宴在我省拉开序幕。
摇滚版《天地秧歌》引发开幕式第一个热潮 |
英文版秦腔《拾玉镯》别具风格 |
经典歌剧《猫》魅力无穷 |
今年适值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昨晚,一场青春戏剧盛宴在我省拉开序幕。这是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向中国话剧百年的献礼,我省共有26所高校、500余名大学生参演,即日起将陆续演出戏剧(节目)81个,此次活动将持续到6月中旬结束。
高朋满座 共祝青春戏剧盛宴
昨晚,西安文理学院礼堂内高朋满座,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马中平等到场庆祝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开幕。正在法国访问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董伟发来贺电,预祝戏剧节圆满成功。
晚8时许,各大学参演节目相继登台献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表演的带有摇滚风格的舞蹈《天地秧歌》一上台就格外吸引眼球,女同学手中挥舞的火红丝绸、男同学高昂的陕北民歌引发了第一个热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带来的小品《大山的呼唤》女主角精彩的演出不断赢来叫好声;而西安文理学院表演的歌剧大师韦伯的经典剧目《猫》将整个开幕式的活动推向顶点,让全场观众领略了歌剧的魅力。陕西高校戏曲艺术团表演的英语秦腔《拾玉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表演的小品《王小山进行时》等短小精悍的节目都成为开幕式上的亮点。
超大阵容 激扬青春旋律
大学生戏剧节的最大特点就是青春和热情,因此此次戏剧节摆脱了以往人们对戏剧“不时尚”、“不新潮”等的种种看法,不论是自己原创,还是改编名家经典剧目,甚至是别出心裁的“英语秦腔”都值得大家期待。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昨晚在开幕式上谈到,大学生戏剧活动是大专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莘莘学子们求索知识、憧憬未来、快乐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平台,举办大学生戏剧节,就是要让大学生与戏剧结缘,感受戏剧的无穷魅力,在优秀戏剧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此次大学生戏剧节是我省首次大规模的校园戏剧节,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高校资源和文化优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26所学校参加,参加演出的学生达500余人,参演节目81个,其中大学生原创剧目54个,改编剧目27个,充分发挥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家学生互动 培养戏剧新生力量
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专家与大学生的互动。演出期间和戏剧节后期,组委会都安排了专家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以增强活动长期效果,将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深入人心。
据了解,本届大学生戏剧节演出分专业和业余两个组别,第一阶段演出为各分会场参赛选拔,除西安外,分别在宝鸡、汉中、杨凌、渭南、延安、榆林等地设立分会场。由省内领导和知名学者组成的组委会、评委将深入各个高校观看演出,每场演出结束后,戏剧专家都将对参演剧目进行现场点评、答疑解惑,与大学生互动。第二阶段为主会场展演,组委会将在各分会场参演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剧目参加西安主会场的展演,整个戏剧节历时一个月。
在大学生戏剧节期间,组委会还将举办戏剧讲座,组织我省戏剧界知名艺术家与大学生见面,探讨戏剧,组织“大学生戏剧论坛”等系列活动。
本届大学生戏剧节设立了“陕西戏剧奖”、“校园戏剧奖”等众多奖项,并特邀省内12位戏剧专家担任评委,其中包括陈彦、严彬、刘远等。获奖剧目还将被择优推荐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中国首届校园戏剧节。
今晚,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日出》作为本次戏剧节的第一台参演剧目,将在西安电影培训学院正式亮相。
花絮
苏格兰留学生倾情演绎“英语秦腔”
开幕式上赢得掌声最多的恐怕要数陕西高校戏曲研究会艺术团表演的英语秦腔《拾玉镯》了。该戏的最大亮点是男主人公傅朋由陕西师范大学苏格兰留学生亚当饰演,金发碧眼的苏格兰人能说陕西方言本来就已经让人惊异了,没想到这位异国国籍的“傅朋”还能耍折扇、走台步,他出场时折扇一挥、玉树临风般一站就迎得一阵喝彩,虽然他的“秦腔”还不够标准,但是举手投足都细致入微,表演格外投入,着实把一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傅朋与孙玉姣的对话就更耐人寻味,独白时还说着“秦腔”的傅朋一遇到美人孙玉姣舌头便不利索了:“Nice to meet you!”孙玉姣则应声:“Nice to meet you too!”这样富有戏剧效果的对白立刻被在场观众认可,掌声此起彼伏。
传承
百年话剧的青春背影
中国话剧在校园产生,北京、上海等地的戏剧专家们的一致观点是:中国戏剧的未来在校园。
目前,陕西戏剧最忠实的观众也集中在各大高校,高校的戏剧团体活跃在各个学校的小舞台上,每年艺术节的到来,都能引发万人空巷的观看盛况,得到一张话剧票不比考试拿高分简单。
西大·黑美人
起始于1987年的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在西安高校戏剧团体中颇有名气,每年艺术节的时候都会有媒体前来采访。每年西大文学院都要在学校公开征集剧本,再从数百个剧本中层层选出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十多个,招聘演员、导演,历时数月后,学生们才能等到艺术节的开幕,在黑美人艺术节上拿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主角的学生都是新生们的崇拜偶像。
西北大学学生辅导员杜海军说:“在创作和排练中,学生们也在不断成熟,开始交给老师的剧本和最后舞台上演出的话剧其实截然不同,因为融入了不断的艰难创作,很辛苦,但台下的掌声响起时,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值。”话剧带给学生们的成就感,让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交大·话剧家庭
西安交通大学话剧团成立于1997年,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员兼导演杨慧珍老师担任顾问,学生们像爱家一样热爱话剧团,每年开学话剧团招新人时,都会有上百人报名。
剧团的同学们称话剧团为“话剧家庭”,虽然最后留在话剧团的人不多,但融洽的气氛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话剧团成立短短四年时间,就在校内公演过《秋天的童话》、《看过来》、《镀金》、《以爱情的名义》、《抉择》、《健康日记》等多部话剧,在2003年12月与2004年5月,应师生要求连续两次上演经典话剧《雷雨》,在校内掀起了一阵话剧热潮。除此之外,拍摄的DV《我的黄金时代》,《未曾雕刻的时光》在各大高校及网站引起轰动。
到大学去培养戏剧观众
虽然中国的话剧有这么多后备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话剧的市场一直没有培养起来。话剧票价高,观众望而兴叹;热衷电视,没有到剧场看戏的习惯。怎样打开这个局面,目前北京等地采取的振兴戏剧艺术的措施之一是:到各大高校培养戏剧观众,目前正在北京大学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就是这一措施的实践,激起了无数青年人对戏剧的热情。
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话剧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到高校演出,把话剧演给未来的观众看,培养他们对中国戏剧文化的热爱。
大学校园里青春气息,让百年中国话剧的背影焕发出无限魅力,但愿,戏剧“培养”观众的路能够短一些,平坦一些,让更多人早日看到戏剧的美丽容颜。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狄蕊红/文 王智/图
心声
以话剧的名义,干杯!
———一个大学话剧团团长的自白
“我们不是最玩世不恭的人,恰恰相反,我们是最充满希望的一群人。”
第一次真正看话剧是被组织在一起观摩交大以前作品的影像资料,大多是一些校园题材的你爱我我不爱你我爱她她不爱我之类的,后来看到了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完全被震撼了,于是顺理成章地开始追捧他,搜集他的其他作品,如《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待戈多》等,这些作品让我对实验话剧的喜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现在帮别人导戏的时候总是有人提醒我不要口味过重。
我总是在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强调着:话剧团不是一个社团,它就像一个家庭。每年都有成员离去,但又会有新鲜的血液加入,还留在这里的人便以话剧的名义寻找着欢乐,追求着自己的梦。话剧团里只有一个正式职位:团长,而其他人就全都是副团长,团长的作用就是在每晚十点钟排练结束时请大家撮一顿,喝粥吃鱿鱼分熏肉大饼,在节假日组织大家一起腐败,在牵扯到演出安排时与上级管理部门“讨价还价”,每每在谁排练跑题大聊特聊时我便会威胁:“你再不好好排练我就罚你当下任团长!”但是当他们这么“处罚”我时,我还是感受到了莫大的荣幸,鼓舞着我始终尽全力去维持这个承载着梦想的组织。在上大学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一下这个年龄应该有的东西,即使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但是我们这样说过:
做梦是承认自己做梦的人的特权。
追梦是能记住梦内容的人的特权。
做过梦比喝过酒强得多!
最后,以话剧的名义,干杯!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话剧团 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