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高淳目连戏50年后重返戏台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高淳目连戏50年后重返戏台


    【金陵晚报报道】 从1959年起停止公开演出,几次宣告绝迹的阳腔目连戏重登戏台了!记者获悉,阳腔目连戏被称作百戏之祖、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几次宣告绝迹,去年又幸运地寻找到了唯一传人。


    兜兜转转,曲曲折折。将近50年后,高淳的戏台子上终再响起这个古老戏种的锣鼓点子。

    申“国遗”试演25分钟

    高淳有句俗话“出门山歌进门戏”,高淳人特别爱听戏,高淳至今草台戏的演出仍很火爆。由于高淳阳腔目连戏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所以流行在高淳近700年的高淳阳腔目连戏于1959年停止了公开演出,至今已近50年,濒临消亡。


    17日,在高淳老街的古戏台上,阳腔目连戏重新登场。高淳县文化局前局长汪士延,20年前就在为阳腔目连戏复活苦寻线索,这次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他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次目连戏登台还是个尝试,主要是为了将阳腔目连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场试演。


    据介绍,阳腔目连戏归来,以经典唱段《叫花子打摊》亮相,6名演员全部是当地的戏曲爱好者。排练的时候,文化馆的老师先请仅存的目连戏传人先唱,然后将他的唱腔录音进行整理,谱上曲子,再交给演员。演出只试唱了一折戏,计时25分钟,却足以让高淳人激动很久。用汪士延的话讲,“毕竟70岁以下的人都没有看过这个戏。”


    只用锣鼓,独此一家

    阳腔目连戏申报国家级非遗,到底有多大胜算?汪士延认为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此前,因为安徽祁门县的目连戏已经成为国家级非遗,为了防止“撞车”,高淳县文化部门特地将祁门的目连戏班子请来演出,看过之后,把握更大了。因为,阳腔目连戏的确是独此一家。


    记者获悉,所谓“阳腔”是以高淳的高腔为主调,结合高淳民歌《颂春》、打夯号子、划船号子等民间俚曲,形成独特的高淳特色的腔调。而安徽祁门的目连戏是用皖南方言演唱的,不是阳腔。


    而阳腔目连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唱众和,锣鼓音节,不用管弦。所以舞台上是看不到胡琴、丝弦这些常规戏曲伴奏的乐器的。还有,阳腔目连戏大都流行于青弋江与水阳江流域,而水阳江是高淳与皖南邻县的界河。高淳阳腔目连戏和皖南等地的目连戏统称“东路腔”,其中又以阳腔为主。所有这些都证明,高淳阳腔目连戏地位的唯一性,无可替代。

    唯一传人是“点唱机”

    阳腔目连戏重回舞台,唱腔最关键。记者昨天还了解到,本报曾经报道过的阳腔目连戏最后传人,79岁的王赐训如今尽管不再登台,但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点唱机”。


    现在,高淳县文化局的音乐老师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找王赐训“点戏”,点一段经典折子,王赐训就唱一段,然后录音、整理。尽管已经年近80高龄,但是王赐训依然身板硬朗,声音洪亮,唱戏有板有眼。目前,高淳县文化局已经将王赐训表演的影音资料全部拍摄、记录下来了。“我们要把他肚子里面有的东西都挖掘出来。”汪士延告诉记者,几次以为已经绝迹的阳腔目连戏还有传人,这是天大的好消息。他们要让更多年轻学员来学习,让这门失而复得的戏曲流传下去。

 

金陵晚报报道   新闻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剑苗 更新时间:2007/5/22 16:51:57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