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平均年龄65岁至今难觅第九代传人。
匿迹多年的上海七宝皮影戏终于登上了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对于昨日来到东艺的大人、小孩而言,这一夜也许终身难忘。那些色彩缤纷的皮影人物,在幕后艺人的操纵下活了起来,许久以来只能在传说或荧屏上看到的皮影戏,就这样有声有色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现场
【台上】铆足了劲
半圆形的舞台上,架起了一面白色布幕,幕后便是上海皮影戏演出的全班人马——上手、下手、
笛子、
二胡、中胡、
琵琶和鼓板。
音乐响起,皮影戏《杨家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也正式开锣了。
只见穆桂英率宋军直逼萧后摆下的紫微九煞天门阵。其中一幕,穆桂英单挑辽国将领,打得不可开交。此时,双手同时操纵穆桂英、敌将的上手在幕后也是一鼓作气———一会儿紧抿双唇、一会儿又急急顿足,那神情、架势丝毫不比幕前的交战逊色。
别看幕前只出现两个平面人偶,但是幕后的操纵者们可是铆足了劲。上手不仅要适时暗示何时响起何种乐器,而且还必须井然有序地瞬间在三四十个高高悬起的人偶中,拿走剧情需要的角色,又立马转身在幕后让它动起来——这等“三心二意”、乱中求稳,不是常人轻易就能做到的。
【台下】热闹纷纷
昨晚,小小一出皮影戏引来众多一家三口、情侣夫妻———观众席居然坐满了四分之三。别说小孩从未看过皮影戏,就连一位年近七旬的吴老师也表示,小时候在城隍庙只看过木偶戏,亲眼目睹皮影戏还是头一遭。
幕前,当穆桂英临阵生产,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娃娃从穆桂英身体里钻出来时,一直安静的台下一下子产生了共鸣,会心地笑了起来。热闹,这是台下观众普遍的看法。最后压轴的也是以动作戏取胜的一折《武松打虎》。其中原因在于,上海皮影戏的唱词所用的是七宝本地话,即便上了年纪的人,也只能听个半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法听懂唱词,主要图个热闹。一位父亲表示:“就是带孩子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皮影戏。如果要一场场地看,还要花不少时间才能入门。”
现状
【戏里】难觅传承人
目前,上海最后一名能设计制作皮影的艺人,为78岁的七宝镇璩墨熙老先生,他已经10余年没有登台表演了。而昨日登台表演的演员,平均年龄也已65岁,最大的一位75岁。
正在着手筹建七宝皮影戏博物馆的朱墨钧先生急切地说,随着七宝皮影戏列入上海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单,得到了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但是,他们张贴出去招募皮影戏第九代传人的告示,已经大半年了,至今无人问津。
【戏外】不甘只做“活化石”
皮影戏发源于湖南,流入上海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上海皮影戏。它的
音乐融合了绍兴大板、道教音乐、江南小调等形成了上海特有的皮影调,乐器也一改高调、悲亢的
唢呐,而以平和、清雅的
笛子主打,此外它的平面木偶也不再是驴皮材质、镂花雕刻工艺,而是采用羊皮、彩绘。
朱墨钧并不满足于将上海皮影戏作为“活化石”,每年上台演示一下,他希望可以创作皮影动画,叫板国外动画片。然而,这一切设想的最大障碍在于语言。朱墨钧表示:“皮影戏一方面走传统的路子,一方面需要年轻人来讲普通话,适当改革唱腔,让它能有所发展,所以我们迫切招募年轻人,这样才能看到发展的希望。”但是,新的传人难觅,这是上海皮影戏首当其冲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