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早报》报道,南宋时,人们把商业性游艺场所称为“瓦舍”,而瓦舍里的剧场则被称为“勾栏”。昨天,由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与清河坊管委会联手打造的杭州“鼓楼勾栏戏坊”,重现了这种消失了600年的演出形式。
昨天,“鼓楼勾栏戏坊”正式向市民开放。省剧协副主席吕建华介绍说,古时候,勾栏里有木头搭建的舞台,台上方有钟楼模样的“神楼”,观众席则围着舞台而建。南宋时期,杭州曾是全国的演出中心,有23个“瓦舍”,每个“瓦舍”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勾栏”,“勾栏”天天都在上演着杂剧、皮影、杂技、木偶等各式各样的演出。杭州鼓楼附近正是当年的“候潮门勾栏”演出的场所。
然而,勾栏瓦舍的演出样式已经消亡了600多年,吕建华说,他们查阅了大量与南宋勾栏戏剧有关的历史资料,对鼓楼进行了复古式的装修,不但恢复了“勾栏”的舞台样式,而且保留了原有的钟鼓和鸣的鼓楼特色。
有了“勾栏”,还要有“勾栏戏剧”。所谓“勾栏戏剧”,演出时每个演员都会自报家门:“我是某某,今天我做什么了。”此外,还有专人介绍剧情,和现在的戏曲样式有很大不同。年底,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创排的完全模仿南宋“勾栏戏剧”演出样式的越剧《红梅阁》将在鼓楼演出。
据悉,本月将有全省20多位梅花奖演员在这里举行公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