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花鼓戏《十二月等郎》让精品走进千家万户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花鼓戏《十二月等郎》让精品走进千家万户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湖北荆门花鼓戏《十二月等郎》,自2004年首演之后,一直坚持在基层演出,并在演出中不断打磨、提高,曾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和今年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如今该剧演出200多场,观众20余万人,剧中优美动人的《等郎调》走进农村、社区、企
业、军营、校园、机关,走进千家万户。

“三农”题材引共鸣

  早在几年前,荆门市就曾诞生了获得文华新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的现代戏《荷花洲头》、《闹龙舟》,闻名遐迩。2004年,他们又原创了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大型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该剧表现了江汉平原长湖农村的男人们外出打工以后,女人们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由无奈地被动留守到主动地奋发创业、由传统的依附男人到现代的自主自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轨迹,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是继《闹龙舟》之后,著名编剧盛和煜、著名导演张曼君与荆门再度联手打造的又一台地方戏曲。编导以独特的眼光捕捉时代热点,表现“三农”大主题,使《十二月等郎》在戏剧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更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共鸣。

搭建社会大舞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荆门市舞台艺术生产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的互动,不仅搭建了艺术生产的社会大舞台,而且形成了艺术生产的良性机制。

  《十二月等郎》根据荆门青年作家黄发清的中篇小说《乡村留守》改编而成。立于舞台后,荆门市十分注重艺术生产过程中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多次组织群众看戏、说戏、评戏活动,征集了200多条群众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编导;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原生态民歌小调,作为剧目音乐创作的素材;公开选拔了50名二胡演奏员和数名群众合唱演员参与剧目的排练和演出;制作了1000多盘《十二月等郎》欣赏、教唱光碟,免费发给市民;组织开展了《十二月等郎》优秀曲目演唱比赛,全市数百个单位、近万名干部群众踊跃报名参赛。

精品唱响普及歌

  《十二月等郎》搬上舞台后,就在荆门开始了“走进新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校园”“走进机关”的“六走进”演出活动。

  《十二月等郎》从华丽的舞台走向广阔的社会,在乡镇的简易剧场里,在工厂的场院里,在居民楼的空地上,在部队的操场上,在商场的停车场上,剧组搭起简易的舞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沙洋县拾桥镇演出时,大雨瓢泼,但没有浇灭观众的热情,群众们一直冒雨看到演出结束……

  今年9月,《十二月等郎》进京参加第十届“五个一工程”戏剧展演,他们把京城民工请进剧场看戏,并冒雨走进奥运建设工地,走进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北京昌平区郑各庄村进行慰问演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奥运工程农民工噙着眼泪在雨中的工地观看演出,郑各庄村的农民则在自己家门口看到了来自遥远湖北的精彩节目。农民蒋大爷看过很多部精彩的歌舞演出,对这部反映农村题材的花鼓戏却情有独钟,他说:“农民工朋友是最辛苦的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许许多多重大工程也离不开农民工。我要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光明日报   新闻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剑苗 更新时间:2007/11/9 18:10:05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