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版《大唐贵妃》中田慧饰杨贵妃
田慧是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大四的学生。2006年7月,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成立时,她作为拔尖学员经过专家遴选进入剧团。田慧嗓音甜润,扮相俊美,身段婀娜,是优秀的梅派青衣演员,剧团把她列为首批重点培养人选之一。根据名家的意见,剧团为田慧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开发计划,根据她的特点“配名师”、学名戏。
在年初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中,田慧、“女老生”刘淼等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优秀演员担纲主演的“青年版”京剧《大唐贵妃》,随同“名家版”同期亮相。与汇集了梅葆玖、张学津、李胜素、于魁智、史依弘、李军等京沪两地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名家版”相比,对这组青春组合,北京观众也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演出前一个月,团里说‘名家版’的票都卖光了,‘青年版’的票也为数不多了,我们还不相信,上网查了一下,还真是。”田慧说,本来在外地的父母也想来北京看演出,结果几经周折没有买上票。
“演出前一天我们在大剧院呆了一整天,准备走台,可是因为剧组和剧院之间需要协调的东西太多,演出前没来得及走台。”紧张忙乱的节奏对于这些初登首都舞台的新人是一次考验。
“平常演出实践的机会多,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惯了的新人们都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这种锻炼保证了这场演出非常顺利,没有出现纰漏。”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副团长田恩荣对记者说,上海逸夫舞台是剧团的实训演出基地,像田慧这样的优秀演员几乎月月都有演出,有时一个月要连演好几场。剧团也经常组织学员赴外省巡回演出,并为一些优秀学生开办专场。正因为如此,《大唐贵妃》整台演出一气呵成,观众们看到的是青年演员从容、稳健的台风和扎实的艺术功底。北京观众感叹:“上海的青年京剧演员够水准。”
据了解,当前戏曲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毕业生进剧团后,虽然在学校算得上是“科里红”,然而进了团,却因为缺乏舞台经验、表演尚嫌稚嫩而难以“出头”。这些羽翼未丰的学生要跟众多著名演员共同竞争演出机会,往往难以登台,时间一长,导致技艺减退而被湮没。为了使具有艺术潜质但并不成熟的人才早成大器,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为每一位尖子人才提供专家意见:如何培养、适合学习什么剧目、由谁执教最合适?定出培养计划后,剧团广邀各地名角,手把手为尖子生传授技艺。经常是两三位京剧名家为一位学生授艺,从唱腔、表演、武打等各方面进行细致培养。剧团还举办京昆人才培养研讨会,请戏曲理论家、京昆名家对青年演员的唱、念、做、打进行把脉,提出指导意见。
学习传统名剧是上海培养青年京昆人才的重要手段。像田慧就先后师从沈绮琅、陆义萍、梅葆玖、吴迎等,学演了《起解·玉堂春》、《四郎探母》、《武家坡》、《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以及《游园》、《断桥》等京昆剧目。剧团为她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演出机会,田慧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了。田恩荣说,剧团在打造新人方面配备了专项资金,鼓励尖子人才进行剧目创作演出、科研出版和个人专场展演。
这次排演《大唐贵妃》,青年演员通过同梅葆玖等名家的近距离接触,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我们对这组青春组合寄予厚望,期望他们通过学习传承,逐渐能够独当一面,能承担全部的《大唐贵妃》的演出。”田恩荣说。
传承了经典唱腔的新人们对这部中西合璧的新京剧形式也有所体悟,“交响乐合奏特别有感染力,能带动演员的情绪,对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也有烘托作用。这种尝试挺好。”田慧和刘淼异口同声地对记者说。这些即将开创京昆未来的新人,他们所具有的开放的胸襟,也许预示京昆艺术的未来——旧中见新,新而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