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于成龙》剧照 (高剑平)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高亢嘹亮的嗓音依旧在 东方艺术中心的歌剧厅内回响,伴着掌声与喝彩,观众们像之前那样,久久不愿离去……昨晚,随着京剧《廉吏于成龙》在东方艺术中心的落幕,为期一月、累计观众15000余人次的“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圆满落下了帷幕。一个月内,在 浦东这块最具时代气息的热土上,民族文化和戏曲艺术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一大批观众,“名家名剧月”也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化追求打造着自身的品牌。
京剧名家尚长荣在昨晚的演出中 早报记者 高剑平 实习生 金桢海 图
吸引当代观众>>>
短短30天的“名家名剧月”,最让人欣喜的是,还是它让很多从未接触过戏曲的新观众走进了剧场,并由此喜爱上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据东方艺术中心统计,此次整个“名家名剧月”累计观众15000余人次,其中1/3以上的观众都是第一次走进剧场,而2/3的观众是第一次欣赏戏曲的新观众。这些新观众中有很多年轻的外企白领、慕名而来的外国观众。
在“名家名剧月”的一个月中,很多看完一场演出的观众往往意犹未尽,于是当即购买后面的演出票“过瘾”,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在3月15日开幕演出《曹操与杨修》的现场,一位来自某知名公关公司的李先生演出结束后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看京剧,以前总觉得戏曲节奏慢,唱腔又听不懂,但是看完《曹杨》之后,我发现不仅完全能够看懂,而且很喜欢。后几场的演出我还想来看!”
4月5日的《牡丹亭》演出后,东艺在第二天收到了一封外国观众用英语写来的感谢信,这位在 上海从事贸易工作的“洋”观众,当天邀请了来自 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朋友来看昆剧。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让各国友人惊叹不已。
活动吸引了很多大型企业的关注。 张江功能区得知这一活动后购买了400张京剧演出票给功能区所在的企业家和招商对象。沪上的知名企业证大集团更是连续两天购买了大量《桃花扇》演出票回馈客户。
因为这样的观众与日俱增,“名家名剧月”因此可以称得上渐入佳境。为了吸引更多的新观众,主办方在各个方面都做了考虑。每场演出都配有完整的英语字幕,一个月内还安排了5场相应的名家讲座,引领观众入门欣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对此次活动也深有感触,这位锐意创新的艺术家,多年来一直在思考“越剧这个剧种还有没有下一个百年”:“现在的年轻人对戏曲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觉得它就是土的、落后的。但我想,他们如果能走进剧场来看我们的戏,就可以改变这种认识,但怎么把他们引领进剧场,需要一整套市场运作,而此次‘名家名剧月’能吸引那么多的新观众走进剧场,这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运作模式。”
越剧《梁祝》
记录当代经典>>>
“名家名剧月”的举办在近年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可以算得上“空前”。10台剧目的艺术质量之高、云集的名家数量之多,在之前各类戏剧展演中都算绝无仅有。有业内人士认为,“名家名剧月”因此可以看作是一次对当代戏曲经典的舞台记录。这10台剧目,单个看都是各剧种的经典,而连在一起,则构成了戏曲在今天生存发展的集体样本,是一部鲜活的戏曲艺术当代史。舞台经典要留存后世,除了用影像手段和现代技术记录,更需要用剧场演出、用观众见证来记录,这样,它才能鲜活地留存、才能有生命地发展,才能让它的艺术魅力留住更多的观众。“我们不缺少技术手段,但我们缺少像‘名家名剧月’这样的舞台。”一位戏曲名家说。
事实上,一些经典剧目未能在此次“名家名剧月”登台的遗憾,更证明了舞台艺术“活的记录”的迫切性。在“名家名剧月”策划之初,昆剧《司马相如》、淮剧《金龙与蜉蝣》等经典名剧都曾在主办方有意邀请之列,但因为主演名家的身体状况而最终留憾。
一位连续看了“名家名剧月”多场演出的观众告诉记者,“名家名剧月”其实可以给戏曲从业者很多启示。“戏曲要继续发展,培养真正的大师是根本,因为无论舞台艺术如何发展,戏曲艺术的‘魂’依然在演员。尚长荣的三部戏,部部叫座,部部叫好,每一场观众都意犹未尽,但如果不是尚长荣演出这3台戏,那观众还会如此激动难抑么?”同样有观众认为,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把原本不懂戏曲的人吸引进剧场,当代戏曲需要革新、需要包装、需要有开拓意识,但是艺术是前提,“没有艺术做根基,就算观众走进剧场,最后还是会走掉的。”
有热心观众建议,“名家名剧月”的剧目选择范围可以更广,除了今年的四个剧种,话剧以及评弹等曲艺也可以加入。记者也从主办方了解到,在未来两年,“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每年都将举办,不仅剧目数量和剧种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演出范围也会扩大。除了在上海的演出,还会在 杭州、南京三地同时进行,最后将辐射到长三角地区更多的城市。
昆剧《1699·桃花扇》早报记者 史训峰 实习生 金桢海 图
◇记者手记
一次“特立独行”的尝试
在国内各种艺术节和展演活动层出不穷的今天,作为以民族经典戏剧为唯一内容的艺术展演,“名家名剧月”算得上是一次“特立独行”的尝试,因为它不仅要承受民族艺术严峻的市场考验,更要挑战改观戏曲艺术日益边缘化的社会压力。
所幸的是,“名家名剧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30天内,不仅10台各剧种的扛鼎之作聚集一堂,总共15场演出的平均出票率更是达到了80%,其中将近半数的演出一票难求。一个月内,累计有15000余人次的观众走进了东艺,其中有2/3的观众是第一次接触戏曲。“名家名剧月”不仅在艺术上为国内舞台记录了当代经典,更在市场上为戏曲艺术开拓了全新的观众群。
作为一个演出交流展示的平台,“名家名剧月”不仅拓宽了观众的欣赏视野,更是为民族戏曲艺术提供了更开阔的视角。它让很多人看到,戏曲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当代的,它可以成为长三角的文化纽带,更可以面向世博,成为一种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文化方式,一种民族性的艺术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