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中国戏曲园地一朵奇葩—评剧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中国戏曲园地一朵奇葩—评剧


    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包括300多个声腔剧种,评剧是其中影响最大剧种之一。评剧亦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它流行于中国华北、东北以及其他地区。

    中国的冀东唐山,北靠长城,南临渤海,水陆交通发达,为近代工业之都。评剧就诞生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大地。自诞生百年来,评剧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姹紫嫣红的戏曲百花园,评剧堪称一朵绚丽的奇葩。

    滦河两岸的冀东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冀东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着精神财富。评剧是在冀东一带丰富的民间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剧的前身是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

    清朝末年,冀东民间流行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莲花落”。它使用的伴奏乐器,是用绳子连在一起的7块竹板,这种乐器称为莲花落,又叫节子板。

    “莲花落”的艺术形式分为“单口”和“对口”。“单口”由一人表演,“对口”由小旦(称包头)、小丑俩人化装表演。另外,还有一种多人演唱的形式。艺人多为贫苦农民出身,他们靠卖唱求生存,农闲时自娱自乐。“莲花落”采用民间小调演唱,形式简便活泼。代表作有《杨二舍化缘》、《王二姐思夫》、《丁香割肉》等。

    “蹦蹦”原是流行在东北各地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一丑一旦,也使用节子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自打自唱,且唱且舞,能演唱《大西厢》、《双锁山》等。后来,“蹦蹦”艺人把这种艺术形式带入冀东农村,因与“莲花落”风格近似,两者逐渐融为一体。“莲花落”艺人有自己的班社,著名艺人有成兆才、金菊花、月明珠、任庆善等。

    1910年左右,以“莲花落”艺人成兆才为首的“庆春班”,进入唐山小山“永盛茶园”演出。由于唐山近代工业的发展,加之辛亥大潮的冲击,唐山的工人、市民、妇女求生存图变革的思想日益强烈。成兆才、月明珠等艺人感应着时代脉搏,对“莲花落”从思想到艺术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革。成兆才创作改编了《花为媒》、《杜十娘》、《开店》、《占花魁》等剧本;他们学习河北梆子乐队的编制,用板胡、底鼓等乐器伴奏;用演员扮演剧中人物,演唱板腔体形式的声腔,变过去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由开始的生、旦、丑“三小戏”,逐渐加添了青衣、老生等行当。板式结构分为尖板、搭调、慢板、流水,打击乐器与河北梆子相同。经过改革,一个通俗淳朴、充满浓郁冀东生活气息的新兴剧种——评剧,在唐山小山“永盛茶园”正式形成。成兆才、月明珠、金菊花等昔日“莲花落”艺人,成为了第一代评剧创始人。

    评剧形成后,由于演员们的生存需要和剧种发展规律,他们把新生的评剧带到了天津、东北各地,受到当地人民群众欢迎,并在那里深深扎下了根。这期间,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其代表作《杨三姐告状》,大胆揭露地主恶霸和官府的丑恶嘴脸,热情讴歌了杨三姐淳朴善良、勇于斗争的无畏精神,百年来久演不衰。

    评剧在东北流传,以辽宁为活动中心,得到了迅速发展。东北一带涌现了许多著名女演员,如李金顺、喜彩莲、芙蓉花等,打破了男演员一统天下的传统。评剧表演艺术家李金顺编演了反映抗日斗争的戏《爱国娇》,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人们称评剧为“奉天落子”。

    评剧表演艺术家白玉霜等人,把评剧带到了当年的上海滩,得到了进步文化人士阿英、欧阳予倩的大力支持,提高了评剧的艺术品位,扩大了影响力。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评剧演员在艰难岁月中度日,身心遭受了极大摧残。不少著名演员在艺术黄金期夭亡;许多演员为生活所迫,投奔了革命,也把评剧带到了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评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繁荣发展期。评剧演员用翻身解放的自豪感,创作了一大批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传统戏。如《刘巧儿》、《花为媒》、《包公三勘蝴蝶梦》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新凤霞、鲜灵霞、筱俊亭、韩少云、花淑兰、洪影等创造了自己的艺术流派,艺术水平炉火纯青,党和人民给予了她们很高的荣誉。

    上世纪50年代末,评剧男演员异军突起,在评剧音乐家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男女同腔同调的难题,从而扩大了评剧题材的表现范围,丰富了声腔艺术的表现力。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魏荣元、马泰演出的代表剧目《夺印》、《向阳商店》、《金沙江畔》可谓家喻户晓;“水乡三月风光好”的优美旋律到处回荡。

    十年浩劫,戏曲园地百花凋零。改革开放后,评剧焕发了青春,大批新创作的剧目与过去相比,思想内容更深刻,人物性格更丰满,艺术手法更多样,现代化的科技声光在评剧舞台大放光彩。代表剧目有《高山下的花环》、《村南柳》、《风流寡妇》等。新时期评剧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有谷文月、刘萍、崔莲润、马淑华、冯玉萍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文化传媒的多元化,评剧与其他姊妹剧种,从演出市场到剧团体制以及艺术形式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新形式下,评剧将如何发展,怎样振兴?为此,许多评剧艺术家进行了深刻思考,大胆探索;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扶植评剧艺术。

    文化部把评剧定为国家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发源地——唐山市人民政府,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推出了近百台新编剧目和一大批中青年演员,为评剧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21世纪的评剧舞台上,中青年演员灿若群星,茁壮成长。北京的宋丽、王冠丽、孙路阳,天津的曾昭娟、赵兵,石家庄的刘秀荣、袁淑梅,唐山的罗慧琴、张俊玲等中青年演员,纷纷挑起各地院团的大梁,成了发展评剧的中流砥柱。中国评剧院、天津评剧院、沈阳评剧院、石家庄和唐山评剧团等各领风骚,辛勤描绘着一幅未来评剧的美好蓝图。

    评剧是人民群众与历代艺术家共同创造的一笔精神财富。百年来,评剧与它的欣赏者构成了一条审美的交流通道。舞台上明白如话的唱和念,优美悦耳的声腔,淳朴鲜活的表演,成为评剧独特的风韵。评剧与人民群众的血脉情缘,是其他任何文艺形式也替代不了的。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评剧艺术家们肩负着再造辉煌历史的使命。我们相信,建设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千万不能丢弃评剧的芳香。我们祝愿它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争奇斗艳,造福于民。

www.ccdy.cn   新闻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剑苗 更新时间:2008/7/8 13:23:20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