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方昆曲剧院和保利演出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昆曲“大都版《西厢记》”将于今年11月在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隆重推出。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就作品而论,有两座高峰,这就是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或“王西厢”)和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
著名中国文学史、戏曲史家赵景深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中称“《西厢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无与伦比的‘双璧之作’”。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被称为“天下夺魁”之作,“是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著名戏曲理论家蒋星煜说:“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上承唐传奇《莺莺传》,下启明清传奇《牡丹亭》、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等,可以说,《西厢记》是一千多年来中国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作为“六大才子书”的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主题上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情节之跌宕、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都堪称是经典,其曲词更被誉为是“花间美人”。
许多年来,人们在戏曲舞台上看到的绝大部分是明代《南西厢》的部分折子或者是今人改编的各种版本的《西厢记》,因为元杂剧的舞台艺术形态已经消失了。而此次昆曲“大都版《西厢记》”将是迄今为止,在内容和形式上最接近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原著精髓的昆曲作品,其剧本根据的是元大都人王实甫创作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结构上首次出现了“楔子”的样式;唱腔上根据清代著名曲家叶怀庭所作清乾隆版《纳书楹西厢记曲谱》,其昆曲唱腔具有正宗“叶氏唱口”特点。这个“叶氏唱口”是公认昆曲曲谱的标准和准绳。清《扬州画舫录》对叶怀庭曲谱的评价是:“近时以叶广平唱口为最著,《纳书楹曲谱》为世所宗,其余无足数也”。
此次“大都版《西厢记》”将作为北京市重点剧目隆重推出,同时,该剧也是北方昆曲剧院和保利演出有限公司进行的首次商业演出合作,是在高雅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营销上进行的一次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一、主创阵容:
昆曲“大都版《西厢记》”在策划阶段就定位在高端文化产品,邀请了当今戏曲界最强的主创阵容。
剧本改编为王仁杰和胡明明、张蕾。其中王仁杰为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福建泉州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文化部颁发的“昆曲优秀主创人员”之一,国家一级编剧,代表作品为昆曲《琵琶行》和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
导演郭小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其代表作品有淮剧《金龙与蜉蝣》、越剧《孔乙己》、昆剧《牡丹亭》等,其中1994年创作的淮剧《金龙与蜉蝣》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都市剧目”开篇之作,是戏曲界最富有个性和创作激情的著名导演之一。
作曲杨乃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副教授,全国第三届音乐评奖二等奖、代表作品有京剧《大唐贵妃》、《梅兰芳》等。
舞美设计黄海威,代表作品有《商鞅》、《图兰多》、《古玩》、昆曲《牡丹亭》、京剧《骆驼祥子》、《宰相刘罗锅》等。
服装设计王秋平,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上海歌舞团、东方青春舞蹈团服装设计师,其作品《荆柯刺秦王》获美国电影学最佳外语片奖的服装设计、《英雄郑成功》获文化部电影华表奖、舞剧《金舞银饰》获白玉兰大奖。
唱腔设计王大元,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昆曲笛师,代表作品有《棋盘会》、《水淹七军》、《贵妃东渡》等。
指导教师周志刚,上海昆剧团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
指导教师胡锦芳,江苏省昆剧院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
指导教师乔燕和,北方昆曲剧院著名韩派旦角表演艺术传承人。
二、主要演员阵容:
张生扮演者王振义,北方昆曲剧院著名小生演员,国家一级,第十六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琵琶记》、《西厢记》、《长生殿》、《玉簪记》、《百花记》、《关汉卿》等。
崔莺莺扮演者魏春荣,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旦角演员,国家一级,第二十一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玉簪记》、《奇双会》、《牡丹亭》、《关汉卿》等。
红娘扮演者倪泓,上海昆剧团著名旦角演员,代表作品有《闹学》、《佳期》、《思凡》、《牡丹亭》等。曾获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2002年获联合国和文化部颁发的“促进昆剧艺术奖”。
三、三套演出班底:
昆曲“大都版《西厢记》”为了常年演出和培养新人的需要实行A、B、C制。A制为经典版,主要演员由王振义、魏春荣、倪泓等担纲。B、C制为青春版,主要演员由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演员担纲。
四、努力打造成为精品:
昆曲“大都版《西厢记》”将努力打造成北方昆曲剧院和北京市的戏剧精品,使之成为代表北京市文化艺术水准的标志性剧目。昆曲“大都版《西厢记》”将代表北京市亮相11月举办的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2009年,还将代表北京市参加迎接建国60周年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演出活动。
《西厢记》的历史评价: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贾仲明《凌波仙》)。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明:王世贞《曲藻》)。
“读《西厢记》,必焚香读之;必对花读之;必与美人并坐读之;必与道人对坐读之”(金圣叹)。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古戏必以《西厢》称首”(明王骥德《曲律•杂论三十九》)。
“《西厢》无所不工,《西厢》之妙,以神以韵”(明王骥德《新注古本西厢记附评语》)。
“令前无作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明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序》)。
“吾于古曲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者,惟《西厢》能之”(清初李渔《闲情偶寄》)。
《西厢记》评本数量之多和评论的名家之多,皆遥遥领先于其它戏曲、文学名著,不仅在中国文艺史上而且在世界文艺史上也是罕有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