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六百年昆剧:传统与新生的大戏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组图]六百年昆剧:传统与新生的大戏


  市场

  与前辈老演员不同,施夏明从成为正式的昆剧演员开始,就无时不面对着“市场”这两个字眼。昆剧院已经完成了改制,需要直接面向市场解决生意,而最年轻的这群演员,无可避免地被培养成适应市场的一代。

  南京熙南里的古戏台昆剧演出,是一个五年合作项目,由江苏省昆剧院担负剧目演出,面向前来餐饮、休闲的顾客,走的是高级会所、名流雅集的道路,据省昆的负责人介绍,这个合作项目中省昆的经济收入“超过一千万人民币”。针对这个“堂会版”演出形式,首先推出的是被大幅压缩的“南京版《牡丹亭》”,长度不超两个小时,但讲清了故事梗概,保留了最精华的唱段。施夏明和同事张争耀轮流出演剧中张生一角。施夏明对这样的演出方式有自己的看法:“情节被砍掉了很多,演员的情绪很跳跃,要演得投入,非常困难。”同时,在南京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化着妆、穿着戏服在室外剧场演出,还要忍受聚光灯的照射,对他们这些演员是很大的挑战:“有时候我演到最后,忍不住大喘气,实在太热了,感觉就像刚跑完四千米那么累。”

  但他理解剧院“创收”的苦衷:“首先昆剧是我的工作,尽责尽职是应该的,个人的好恶放一边。演这样的缩减版,肯定没有演全本那么能放开、投入。但我想,哪怕只当是每晚上台吊一嗓子,对我也是件好事。”如今他能够娴熟驾驭各种不同版本的演出,知道在什么地方“使劲”、什么地方“放松”——熙南里的演出,要的是昆剧的“展示效果”,可以轻轻松松地演,把身段、唱腔表演出来即可;到了大剧场、精华本的演出,观众对精湛艺术充满期待,必须铆足了劲地演,全情投入,情到深处甚至自己也潸然落泪。

  突破

  戏曲演员需要做的远不只是讨好市场,艺术上的造诣同样马虎不得。施夏明很明白这一点。他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劣:“优势是扮相好,领会人物感情很到位;缺点是基本功不扎实,嗓子不够好。”尽管在这个看重视觉效果的时代让施夏明得以扬长避短,但他不愿意把短处藏着掖着。说到这里,施夏明笑着递手机给我看,上面是昆剧名家蔡正仁版的唐明皇唱段视频。“存在手机里,方便我随时听。”

  他不满足于目前只会小生行当里的巾生、小冠生,蔡版大冠生唐明皇是他“四十岁时的目标”。“目前来说,我希望学一些穷生戏,一个成功的演员不会只演一出成名作,会尝试塑造不同的人物、不同社会阶层甚至不同年龄。”每次演出后,他都急切想知道老师、观众的评价:“对中肯的意见我会尽可能地接受和改进。”通讯的发达使他和粉丝有充分的交流机会。“前两天我刚接到苏州一位昆剧老师的电话,给我提意见,说《桃花扇》里侯方域接过苏昆生带来的扇子那一段,我的情绪太稳,这里需要感情的波动,可以通过手的微微抖动来表达。”类似这种细微但到位的意见,施夏明很愿意接受。

  最近他将短期到上海昆剧团学习,师从名家岳美缇、蔡正仁学习《楼会》、《写伏》等折子戏。“我希望突破。”施夏明笑着说。他对自己这一代演员的评价很低:“基本功差,最重要的是没有创造力,只能一招一式地模仿。只有演戏的,没有编戏的......”

  但老师石小梅对他们的评价远没有这么低:“他们是被‘捧着’成长起来的一代,谁都乐于看到他们欣欣向荣的势头。他们很有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5] 

南都周刊   新闻录入:剑乐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09/7/15 15:51:52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