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石志红:台北安家山西名角的两岸京剧情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石志红:台北安家山西名角的两岸京剧情


  在美丽的台北市松山区,人们在社区、公园、茶社抑或老年大学常常能看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石志红婀娜的身段,欣赏她正宗程派艺术的表演和字正腔圆的国粹京剧名段唱腔。这对于台北的京剧爱好者特别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其实不止是老人,附近的年轻人也知道这儿有位从大陆来的有着天籁一般嗓音的名家。然而知道她是山西人、山西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青联连续四届委员的人却少之又少,这里不仅有她一段另类的人生经历,也包容着她的思乡情结。

  初上梨园爱听戏

  石志红1961年11月出生在山西晋中市一个艺术世家,父亲石峰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入党,曾在吕梁军区所属的吕梁剧社做演员,曾参演《白毛女》、《血泪仇》、《红布条》等剧目,1949年入中央戏曲学院学习,离休前是省艺干校副校长。母亲张曼君11岁开始学艺,跟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花艳君一起师从著名武生邱树山习武学戏。解放后作为晋中晋剧团演员的她,已是晋中地区远近闻名的一代晋剧大家。石志红从小就跟着母亲—— —不是在剧场就是在下乡演出的路上,可以说她是在名段唱腔和乐队伴奏声中长大的。出生梨园世家,又耳濡目染,石志红不仅天资聪慧且酷爱戏曲,十来岁的她已是学校文艺演出的主力,《红灯记》中的李铁梅、《龙江颂》中的江水英都非她莫属。1975年省京剧团到晋中招学员,石志红自然成为慧眼独具之伯乐们的首选。

  国粹之缘事业之路

  来到省城在山西省京剧团工作不久,正赶上省戏曲学校招收京剧班学员,石志红经剧团推荐以优异的文化课、专业课成绩被录取,从此开始了她亦学亦演的国粹艺术生涯。

  1980年也就是石志红戏校毕业那一年,山西京剧团隆重上演了历史名剧《女起解》,作为一号人物苏三的饰演者石志红随团在太原、阳泉等地进行了35场演出,观众好评如潮、一炮走红,荣获山西省优秀青年演员奖。1981年是山西京剧团较为辉煌的一年,这一年该团推出的《蔡锷与小凤仙》在京、津、沪、杭州等地连续上演100场之多,更是红遍大江南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戏剧电影报》等媒体发表文章表示了极大关注,据说此后,由著名电影演员王心刚、张瑜主演的电影《知音》就是据此跟进而来的。石志红领衔主演小凤仙给观众和戏迷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在1981年底,她一举获得“年度精英奖”也是众望所归了。此后不久,山西京剧团更名为“京剧院”,石志红和她所钟爱的京剧事业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

  在《高君宇与石评梅》中饰演石评梅,在《沙家浜》中饰演阿庆嫂,在《杨门女将》中饰演穆桂英……还在《打神告庙》、《春闺梦》、《盘丝洞》等10多个历史名剧中担纲主演并捧获奖项,深受业界专家和观众好评。1988年石志红进入中国戏曲学院明星班深造,幸得程派名家赵荣琛先生亲传,应该说是拜领到国粹京剧之巅峰堂奥。

  姻缘聚台北不忘大戏台

  千里姻缘一线牵。一条名句道尽姻缘的奇妙却也蕴含了无数甜蜜与思念的辛酸。说起石志红的姻缘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1994年仲夏的一天,石志红跟随山西省演艺界知名人士陕军、小香玉等一起休闲娱乐时,遇到了台北音乐人何先生,石志红对这个挺斯文挺绅士的男士至少不反感,谁知何先生对她是一见钟情、过目不忘。接着就是托朋友找关系加强攻势,一直追到手—— — 将大陆俊俏女子娶回了台湾。据说,青联老委员们在为石志红婚礼祝贺时,特别是知名男委员们还耿耿于怀、颇有微词呢,这当然是笑话。

  石志红在美丽的台北安了家,在相夫教子之余,也与台湾的戏曲界有了交流,她曾受聘“台湾复兴剧校”任教,也边学习、边教学地带了几届学生,好学上进的她对当地戏曲界的经验感受颇多。石志红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台湾戏曲界至今还在踩跷,只要学戏曲旦行的先要学会踩 跷。记得前几年蒲剧界的《挂画》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临汾地区任跟心的《挂画》,一个是运城地区吉有芳踩跷的《挂画》,后者就是以踩跷而著称的。而这个形式在台湾舞台上是较为普遍的。但客观地说,京剧在台北并不似在大陆这样红火。以台湾的京剧团为例,过去有10多个,现在只剩下复兴剧团和国光剧团,至少从数字上不能说京剧有多少市场。在宣传上也不像我们这里的电视台还会有专门的戏曲频道。”石志红说:“平时的演出活动一是有人邀请,再就是社区、老年大学戏迷票友的活动。不过有一次挺难忘的是官方的邀请,演出结束了,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接见了我们。在跟我聊天时知道了我是从山西京剧院来的,他说,山西是个好地方!”时日一久,石志红便开始思念伴随了她20年之久、也成就了她的京剧,思念为她艺术生命创造了优越条件的父母、领导、友人以及她夜夜都在牵挂着的山西的舞台和家乡的观众。

  复出舞台的石志红

  1998年之后,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的石志红每年有半年时间在家乡山西,这使她有机会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舞台上。在台北的几年时光她不仅与戏曲界交流,也还补读了一些有关国学和戏曲方面的经典书籍,对国粹京剧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这对于她复出后如何走文武兼备、刚柔并重的新路子提供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和有益借鉴。

  在院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武建文、林修全两位老师的倾力指导下,石志红以崭新的风貌投入到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和《盘丝洞》的紧张排演中。这两出戏都要求女主角既要有出色的唱功,又要有过硬的武功,这对于以柔媚见长、主攻青衣从未扎过靠(一种扎在背肩上的戏剧龙套)的石志红来说真是难为她了。不仅要上扎靠还得练打出手,时值盛夏,她把两个幼小的孩子托给母亲照看,自己坚持靠不离身、把不离手,就是喂孩子吃奶的时间也用来议剧情、背台词,人前人后、台上台下洒下了多少泪水和汗水……愣是把《杨门女将》文武双全的穆桂英一角成功拿下。

  《杨门女将》演出成功了,时隔不久推出的《盘丝洞》演出成功了!每一场结束时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迟迟不肯离去。面对观众席爆发的掌声,两代人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石志红说:“这是观众对我复出舞台的鼓励,是对我付出辛劳的认可,作为一名演员有什么能比得到观众的赏识和认可更可贵、更叫你开心的事呢?”石志红的父亲说:“孩子在台上流汗,我们在台下流泪—— —观众的掌声叫我们想起了志红练‘打出手’时的情形,她在台上练功我和她妈在台下帮着记录,然后回家讨论商榷,当然以导演的意见为准,这是多少年的习惯了,排练完回家喂孩子撩起裤腿,腿上伤痕累累像鞭子抽打过一样,一道道黑青……”如果说,复出舞台是对执著京剧事业的石志红最好的奖赏的话,那么,1999年底石志红又迎来了专注艺术与奉献社会的春天。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山西省京剧院隆重举办了“迎澳门回归,庆千禧元旦”优秀剧目展览演出活动。优秀传统剧目《杨家将》、大型神话京剧《盘丝洞》和现代京剧《沙家浜》在省城交替展演,显示了山西京剧的强大实力和不俗阵容,石志红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节目单首席位置,这叫广大观众和戏迷开心不已。更让喜爱这位国粹名角高兴的是,2000年初山西省戏剧家协会郑重授予石志红“跨世纪戏剧明星”称号。

  想吃家乡的西红柿

  “台北的果蔬品种很多,可是唯有西红柿,在那边无论你怎样做,也做不出妈妈的味儿。”在台北叫石志红常常思念的情结有很多,除了已经提及的人和事之外,还有对青联朋友的思念,还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院老宅的思念,还有对西红柿、青辣椒和莜面的思念—— —不过必须是妈妈做的……她的一双儿女已经长大了,大的14岁小的12岁,一个善于钢琴,一个精通心算。他们思念太原的冰棍儿—— —5毛钱一根,在台北要25到30新台币;思念姥姥做的馄饨, 皮薄馅大汤鲜美;思念盛夏姥爷赤了膊乘凉,满大街也有见赤膊的汉子……他们说,在台北叫做“暴露狂”要被叫到警察局训话,罚金8000元新台币。

  结束了休假之后,孩子们要开学了,石志红又要走了,家里大包小 包的行囊和滴滴答答的钟表声提示我该是结束本次访问的时间了,对将来的想法,石志红用极为朴实的话语说:“我还想回到山西的京剧舞台,为家乡的老百姓呈献更多的好看的剧目,有句话叫落叶归根,我的根就在山西。”

山西青年报   新闻录入:剑乐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09/9/4 17:43:00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