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中国戏曲危机?两岸四地业界“不信东风唤不回”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中国戏曲危机?两岸四地业界“不信东风唤不回”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有生命的,否则不会传承几百年,但戏曲不能越演越老,越演观众越少,台下坐的都是白头人。”香港剧作家何冀平21日在此间说,戏曲应该面向青年面向未来,拥有生机勃勃的青春生命。

  戏曲曾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主要文化娱乐形式,是大多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乐趣。20、21世纪,随着话剧出现,电影电视发明,音乐、网络流行等,戏曲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有数据显示,中国戏曲剧种以每年消亡一至两个的速度迅速萎缩,过去全国戏曲剧种368个,到2006年降至267个,而且一半没有音像纪录,“戏曲危机”出现了。

  “两岸四地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北京论坛”21日在此间举行,来自港澳台和内地的百余位戏曲艺术界人士相聚一堂,应对戏曲发展难题,为这一艺术之青春“唤东风”。

  论坛观点一:回归文学创作。

  在戏曲走向繁荣之初,就产生了谁是戏曲关键环节的争论,作家还是演员?文本还是舞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燕瑾认为,如今京剧面临的问题是远离了文学,文人与艺人,文本与演出的二元分离。她认为,新的受众要求新的京剧,有了好的剧本,舞台上才会演出好戏。所以,新时代的京剧,应当文学与表演并重,二者合则双美,离则两伤。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京剧的振兴,期待文学的介入,京剧应当回归文学家族。

  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高敬德也认为,戏曲传承要创新突破与保留传统并举。要老戏新唱,也要多创作与时俱进、老百姓爱看的新戏。不能生生世世只演几出老戏。原汁原味也要保留,目前许多优秀传统老戏都已失传,状况不容乐观。

  论坛观点二:聚焦市场开拓。

  湖北省京剧院院长、因主演《徐九经升官记》誉满艺坛的“当代中国第一丑”朱世慧坦陈,眼下戏曲市场不景气,是不争事实。他认为,开拓市场,培育观众十分重要。我们把培育一个观众如同一个演员来对待,每年都不间断把京剧送进大学校园,学子们也对京剧从陌生、排斥到喜爱。

  高敬德也表示,戏曲出路在于吸引更多青年人走进剧场,吸引更多青年演员投身戏曲行业,这才是传统戏剧的生命力之源。他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将昆曲《牡丹亭》改编为青春版为例,该剧自2004年4月29日首演至今,在全球巡回公演已超过200场。

  论坛观点三:重在创新思维。

  香港东欣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东廷说,戏曲有欣赏门槛,观众要经历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过程,因此要创造机会让年轻人接触戏曲。

  如何创造机会?戏曲与动漫结合,是方法之一。江东廷认为,作为现代媒介手段,动漫可以把戏曲变成孩子容易接受和喜爱的形式,或许会有孩子因为喜欢戏曲动漫形象而喜欢上戏曲。在观看动漫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轻松愉悦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谈及创新,台北兰庭昆剧团团长王志萍说,近年来,台湾从一个积极抢救、保存传统经典折子戏的捍卫者与欣赏者的身份,转变为积极投入企划、赞助或制作的主动角色。如昆剧,就以保留经典折子戏表演精髓为前提,着重以现代思维及更切近现代人的生命情调来展现。又如台北版的舞台剧“游园惊梦”,就结合了京昆、电影、电视、话剧、音乐各方人才,由卢燕、归亚蕾、胡锦所主演,创下了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连演十场,场场一票难求的空前景象。

中国新闻网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1/12/22 10:43:17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