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和大家寻找戏曲的本色和根源”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组图]“和大家寻找戏曲的本色和根源”






  66岁的裴艳玲在台上身手矫健、翩飞如燕,台下的观众除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更是对这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艺术生命连连惊叹。

  昨晚,作为“名家名剧月”的闭幕演出,裴艳玲的《寻源问道》专场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除了演出,裴艳玲亦担任“主持”,自己解说自己串场,和台下的观众热烈互动。演出现场的气氛出奇热烈。而舞台上简洁至一桌二椅的传统格局,也是裴艳玲带来这一专场的初衷:“我觉得我是带着目的来演出的,我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戏曲的本色和根源,我想不是什么大布景大制作,所有的美,都在演员的身上。”

  身上的功夫不能丢

  《寻源问道》是话剧“大导”林兆华力邀裴艳玲的“跨界”之作,在昨晚的专场中,裴艳玲展示了她在昆剧、河北梆子和京剧的全面功底。开场的四折昆剧《夜奔》、《探庄》、《乾元山》、《蜈蚣岭》,都是“新水令”的曲牌,裴艳玲一人演绎了林冲、石秀、哪吒、武松四个人物。虽然没有扮装,只是简单地穿戴一番,但裴艳玲的四个人物各有特色,栩栩如生,她同时还把换装的过程搬到台上,向观众讲解四个折子和人物的不同妙处。而下半场,裴艳玲则演绎了她的拿手好戏京剧《洪羊洞》。

  “我其实不是不想扮装,我扮上还更好看,只是我想告诉观众,戏曲舞台上,一个转身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是一个不同的人物,不必非得扮上,更不需要复杂的舞美和布景。所有的戏都是通过唱念做打展现的。”

  对于这台演出,裴艳玲说:“从1980年代开始,我开始玩各种东西,玩来玩去,忽然发现有一个东西不能丢,那就是身上的功夫。而林先生来找到我,我想是因为我们在同时期把所有的东西都玩了个遍。所以都开始问自己,你要找回什么,戏曲应该向观众展示什么,我觉得这也是今天的艺术从业人员应该回答的问题。”

  戏曲不应过度包装

  而在前一晚的《京剧武戏专场》中,裴艳玲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展示了传统的武戏折子。她同样希望通过这个专场表达自己的想法:“武戏不是武打,里面都有戏,所有的技巧都得用在戏里面。武戏也得要有文学性。看武戏也不是光看热闹,有很多门道。”她同时强调,其实武戏也是很讲究派别的,有了派别才好看,念白、身段、韵味都得协调一致。

  自称已是66岁的老大妈,但裴艳玲同时自言“人虽老,心不老”。她说,《武松打虎》这个戏是上了年纪学的,年纪大了,就喜欢翻老剧本,喜欢上它,也是因为这个戏特别讲究文学性。“其实最有名的武松是盖叫天的盖派,但我这个武松打虎不是盖派的,是纯昆曲的,没什么真打,更多的是唱词。”

  把两台演出带来上海的同时,一篇裴艳玲语录也在网上风行,上面都是裴艳玲对当下舞台层出不穷新编戏的尖锐批评,对此,裴艳玲笑说自己略有耳闻,但还未完全看过。她解释说:“所有的话,只是想说,现在的舆论不能一边倒,不能凡排新戏就叫好,不是所有新戏都好。所谓突破,没有一个艺人能固守阵地而不进步。但是戏曲要玩出的是自己的艺术水平,而不是过度包装,不然戏曲界会不小心走到一个很窄的圈子,这也正是我排演《寻源问道》专场的初衷。”这两台戏归根究底就两个字,“传统”。

东方早报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2/4/16 12:16:23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