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关注夫子庙民俗文化,一定要介绍下南京特有的民间曲艺——白局,它已濒临失传,目前南京白局的传人还不足十人,且都已届花甲之年。”白局研究者陶基富特意致电晨报。
研究者:陶基富
记忆:门板被卸下演白局
“上世纪40年代,我们老宅两扇硬实的大门板也被人借走搭台演出白局呢!”71岁的陶基富介绍,那时,他们家住在门西一带,每逢盛夏,常有不少白局“玩友”三五成群聚在屋外,与纳凉的人们一起自拉、自唱、自乐,引得路人驻足听唱,间或还有江宁、六合、江浦等地的白局艺人,走街串巷演唱。到农历七月盂兰会期间,更盛况空前。傍晚,城南大街小巷,人们携带板凳,摇着蒲扇涌向场地,“孟姜女”、“小放牛”、“机房苦”等曲目让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连夏日的暑气也忘却了。
陈毅登门请“白局”
据了解,老革命家陈毅也和白局有着故事。抗战期间,南京白局艺人严洪亮一家来到茅山地区,当时陈毅领导的新四军在这一带打了个大胜仗,有人提议请严洪亮演唱白局为祝捷大会助兴。陈毅军长亲自登门拜访,当时严正在家忙着修理农具,见状,感到很局促,答道:“南京白局是小段子,哪能登大雅之堂呢?”陈毅再三盛邀,终答应。严洪亮演唱了“金陵四十八段景”等拿手曲目,博得了阵阵掌声。
历史:织锦工人创造白局
“白局是正宗的‘南京制造’!”从1960年开始,陶基富已研究了40多年的白局,目前正为秦淮区文化局编写有关白局方面的资料。据陶老介绍,白局是南京地区特有的民间曲艺。明清时期,云锦工人大多居住在夫子庙地区及周围,在沉重烦闷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自娱自乐哼唱“三言两语”式的小曲,随着丝织业的发展繁荣,丝织工人间传唱多了,这种小曲也逐渐转变为曲牌蝉联说唱的曲艺形式,但这种表演多由机房工人在业余时间进行,不收费用,所以就叫做“白摆一局”,简称“白局”。到了清朝末年开始出现了专业的白局班子,开班授徒,演出形式日益丰富,为区别于不要钱的白局,这一行当被称为“红局”。
现状:濒临失传
“可以说,南京白局是云锦的附属产物,但它却没云锦那么幸运,作为南京惟一的地方戏曲,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据统计,白局的传人目前只有10人左右,年龄都在60岁以上。”陶老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南京市总工会牵头成立了南京市白局曲剧团,从丝织厂抽调了一批白局老艺人,又选调了几名文艺工作者,招收学生,开始对白局进行系统的抢救、挖掘、整理与创作,南京白局曾经一度繁荣,可惜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白局曲剧团被迫解散,此后一直没有恢复。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南京市编纂地方曲艺还专门邀请了一批老艺人录制了资料,整理出了五十二个曲牌。但因一无舞台,二无观众,三缺专业演员,再加上南京传唱“白局”的老艺人们相继去世,白局这个古老的地方曲种开始逐渐地失去了声音。
艺人:徐春华
年龄:63岁心声:“坚持了这么多年,并不是在意我们自己上台,而是想为南京人保留一份南京特色,但我们都是花甲之年,等我们去了,还有谁来传唱呢?”
徐春华称自己是白局的新一代也是最后一代传人。1960年,作为接班人,18岁的她参加了南京总工会成立的白局团,和一些老艺人学习了白局,在那里,她结识了丈夫何先生,不过现在老伴已经不登台了。
徐春华回忆,那时,剧团经常在南京巡回演出,很受欢迎,特别在夫子庙梨乡馆演出,三四百人的场子场场爆满,连外面的台阶上都坐满了人。上世纪70年代,剧团解散,剧团成员也各自从事别的行业。
1984年,对白局一直念念不忘的徐春华找到从前的老师,联系了老“票友”,经常在徐春华家里自唱自乐,权当“过把瘾”。后来,徐春华又把以前的十几位同学组织起来,以其家为“据点”活动,有时也登台演出,但时间都很短。最长的一次是2003年在甘家大院,共15天,后来因经费等问题也放弃了。“每次的化妆、服装全要自己花钱准备,还要背着鼓、琴、围子,我们老了,吃不消呀……”
现在,徐春华的队伍中,只有五六个人了,最小的也60岁了。“出书、录带子放在仓库里,只是一部分工作,口头文学想要传承下去,必须人传人,我愿意无偿地教学生,但培养市场,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秦淮河的水都清了,白局什么时候也能振兴呢……”说到此,徐春华的声音渐渐低了。
热线摘录:读者想做传人
近日来,晨报关于夫子庙民俗文化的报道,激起了一些人的共鸣,有不少读者致电晨报为之出谋划策,面对民间艺人后继乏人的情况,一些读者表示想成为民间艺人的传人。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曹同学介绍,她从小接触剪纸,有一定的基本功,作品曾在就读的高中艺术节上获一等奖,2年前还收下一位聪明的学生,也在全国中小学美术作品展上获三等奖,希望能成为金陵剪纸的传人,一定会将其发扬广大。对类似的请求,记者将统一汇集,和相关人士联系。
手机尾号为3710的读者:我觉得夫子庙的地上部分应该秉承它的历史上的定位,现代的商业可以规划到地下,现在的情况,商业化氛围太浓,不利于文化的维持和提升。
手机尾号为6271的读者:学生可以去东水艺苑社区民间艺术馆学习这些将要失传的艺术吗?我们想为2006年的夫子庙灯会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