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昨日下午,著名作家白先勇现身广州,为由他制作、将在广州大剧院上演的两部昆剧《玉簪记》和青春版《牡丹亭》宣传造势。前者将在10月16日上演,后者则在10月18日-20日以3场共9小时的时间,分成上、中、下集上演。近年来,青春版《牡丹亭》吸引了许多年轻大学生的追捧,身为制作人的白先勇表示,是《牡丹亭》中的“情”和“美”吸引了年轻人,而该剧所反映的理想化爱情也正是年轻人所追求的。此外,白先勇还表达了对昆曲面临断代的担心。
【谈“青春”】 “美女俊男才可以做年轻人的偶像”
白先勇介绍,青春版《牡丹亭》于2003年制作,2004年在台北首演,8年来该剧已在全球上演了超过200场,观剧人数达到40万人次。令白先勇惊讶的是:“观剧人群中有六七成是年轻人、大学生。”
为什么年轻人会喜爱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说:“开始是喜欢我的人因为我而来看,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视觉经验很丰富,要让他们用9个小时看一部戏,白先勇没有这么大魅力,只能说是戏本身吸引了他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解释‘美’和‘情’。”
白先勇接着解释道:“首先,昆曲本身的表演方式唱、念、做、打,是中国表演艺术中美学层次最高的,是‘百戏之母’;而《牡丹亭》更是昆曲经典中的经典,词美、故事美,美不胜收;它的故事架构巧妙、曲折,吸引人;另外,《牡丹亭》最重要的是对‘情’的呈现《牡丹亭》是所有戏剧里对‘情’的各种层次的探讨最深入、最动人、最浪漫的,有时候甚至爱得死去活来。”
白先勇还指出《牡丹亭》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特别是现代灯光科技的运用很出彩。而该剧之所以叫青春版,是因为它大胆起用年轻演员,女主角16岁,男主角20岁,美女俊男才可以做年轻人的偶像。如果找一个60岁的人来演,可能他的功力很好,但让一个60岁的人谈9个小时的恋爱,形象怎么都不太符合。”
【谈创新】 “不能灰灰暗暗,也不能乱用霓虹灯干冰”
青春版《牡丹亭》的创新在什么地方?白先勇首先说哪些是不能改的:“昆曲有600年历史,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形式,不能随意动。比如它的唱腔不能乱来,曲谱里也不能随便加一把小提琴进来,上台下台的台步也不能随便走,如果改成大大咧咧的步子,就变成了话剧。”
“创新最多是在灯光、服装上面,比如颜色的搭配和设计,不过一切都要突出‘雅’。”白先勇举例说,“1990年我曾在北京故宫(微博)看到很多青铜器,那时的故宫完全没有灯光设计,青铜器一点光泽都没有。但若干年后,我在上海博物馆看到的青铜器配合镭射灯,就显得非常有质感。戏剧怎么呈现的关键也在这里,现在的观众不能忍受灰灰暗暗的东西。但编一个剧,如果乱用霓虹灯和干冰,就不是戏了,这些东西不可以随便乱用。昆曲像一幅古画,不能随便涂几笔,不可以随便现代化。”
【谈传承】 “昆曲跟秦俑一样是中国的伟大文化成就”
白先勇20年来一直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更是获得了“昆曲义工”的称号。白先勇表示:“昆曲跟秦俑、青铜器是一样的,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虽然它有娱乐成分,但我们不能把它只看成娱乐。”
白先勇表示推广昆曲的当务之急是从学校开始,现在他每年都在北大开两次公开课,以讲座的形式向年轻人推广昆曲,“不能一下子转变年轻人观念,需要潜移默化,但不教育的话,真的会断代”。
对于中国教育体系中对昆曲、陶瓷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忘”,白先勇提出了质疑:“我们自己的音乐、戏剧、绘画(山水水墨画),课本上都没有了,学校不教了,这在外国是不可思议的。这就像法国人不研究自己的绘画,意大利人不研究自己的歌剧。我问为什么,但没有人给我答案。不学自己的文化,以为这是落后,其实这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