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600多年的传承,昆曲在一代代艺人的努力下炉火纯青,日臻完善,这正是昆曲魅力之源。然而,随着市场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碰撞,一成不变的昆曲恐怕很难重现活力,吸引观众。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既是昆曲保护面临的难题,也是昆曲得以传承的切入点。
对昆曲的最好保护是原汁原味
如果忽视昆曲自娱、陶冶情操等功能,只强调其表演性质,从而不断改造昆曲,让它适应时下欣赏口味,昆曲可能会面目全非,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应当把昆曲当做特定时代的艺术看待,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正如现在不能要求每人都去写唐诗,但唐诗仍然是当代人学习的一种典范。……查看更多内容
发展昆曲要跳出剧目限制
昆曲即使很难再有新的优秀剧目,昆曲表演艺术的传承和提升也同样是昆曲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昆曲当代发展最有可能的路向。在职业昆剧团与文人曲社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可以看到昆曲新的发展。……查看更多内容
从吴梅到白先勇:昆曲的活态传承之路
很多青年观众是冲着目睹白先勇的风采而去看青春版《牡丹亭》,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对昆曲艺术产生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昆曲表演接班人,也有助于解决兴亡救绝的传承危机。……查看更多内容
昆山与昆曲
昆曲起源地历来有昆山和太仓之争。然六百年后物是人非,当年的绝代风华早已荡然无存。在古籍方志和文人笔记中,尚可找到蛛丝马迹。昆山也好,太仓也罢,时至今日民间曲社的排演仍弦歌不辍,在吴侬软语中一句十八弯的水磨腔依然婉转迤逦。……查看更多内容
太仓与昆山腔
据考证,太仓南郊是“昆曲鼻祖”魏良辅创制昆曲水磨腔之地。但太仓也是昆山腔发源地这一事实却鲜为人知。……查看更多内容
在遗产与艺术之间
我们要探索一条昆曲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艺术之路。昆曲作为遗产需要保护,需要守卫;昆曲作为艺术则需要发展,需要突破。……查看更多内容
“青春版”《牡丹亭》:沟通昆曲与现代观众的桥梁
《牡丹亭》带有宿命色彩的处理无疑会削弱作品解放人性的主题。而“青春版”则将“言怀”移至“寻梦”之后,看似简单的次序调整,却凝结着改编者卓荦的匠心。……查看更多内容
昆曲传承之思
“青春版”和“厅堂版”昆曲虽然与传统昆曲相比形式上“走了样”,但它们恢复了昆曲艺术的自我造血功能。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既是昆曲保护面临的难题,也是昆曲得以传承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