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新版《红裙记》:闽剧本质的可贵回归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戏曲新闻 > 正文
【字体: 】  

[组图]新版《红裙记》:闽剧本质的可贵回归






  闽剧《红裙记》取材于清代福州王达官卖饼的民间故事,自问世以来,在福州等地已经传唱了百年,涌现出多种改编本、演出本,成为闽剧唱腔中最好听、最有特色的代表,还是培养和训练闽剧演员的必学剧目,属于典型的积累传承型的剧目。新版《红裙记》由王仁杰改编、徐春兰导演、陈乃春和林梦萍主演,充分发掘了该剧的传承价值,注入了当代人文精神,不仅赋予传统剧目以新生,而且对于当代戏曲新剧目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我第一次观看新版闽剧《红裙记》时就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在第12届中国戏剧节上,该剧获得观众和专家的普遍好评并荣获优秀剧目奖,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新版《红裙记》是一出优秀整理改编剧目。中国戏曲是积累传承型的艺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当代的戏曲创作也不能例外,传承基础上的发展才是正途,也是必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戏曲舞台已形成了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创作现代戏三者并举的创作格局,三类剧目互相促进,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健康发展。“三并举”剧目政策的推行,既体现了戏曲艺术积累传承型的发展特点,也体现了戏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当然,不可否认,当代戏曲新剧目创作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重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成绩也大,而整理改编传统戏重视不够,成绩较小;二是往往不重视传承,却奢言“创新”,忽视了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辩证关系。其实,整理改编传统戏大有可为,“推陈出新”的成功剧目有目共睹,如近年来的成功之作就有豫剧《程婴救孤》等。福建特别是福州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除了新版闽剧《红裙记》,还有福州市闽剧团的《王茂生进酒》、福州市闽侯县闽剧团的《红豆缘》等,为整理改编传统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新版《红裙记》由福州市艺术学校历经5年精心打造,在改编、导演、表演、音乐和舞台的呈现上都可圈可点。主创人员对戏曲本体、对闽剧传统的尊重和回归,对当代观众审美的把握,激活了传统,融入了时代,舞台呈现古朴简洁,演员表演本色当行,音乐唱腔“闽”味十足。

  可贵的是,新版《红裙记》提升了闽剧的文化品位,同时也强化了原剧的民间风格和闽剧的艺术特征,赋予了新剧目以生命活力。闽剧形成于福州民间,本身就有着很强的民间性,往往表现市井浓烈的平民气息,婚姻家庭的家长里短,生动有趣的戏剧语言,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新版《红裙记》也不例外。我没有看过旧版,据方李珍对新旧版的比较研究,编剧王仁杰删除了旧版的枝蔓和无趣的过场,甄选、保留并发挥了有闽剧特色或闽文化特色的插科打诨,加上对白在文与白之间的精心锤炼,使该戏呈现出文人戏曲精致化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在剧中人物的处理上,遵循“温柔敦厚”的诗礼传统,但依然保持着明显的民间性,女主角柳氏,使人一眼可以瞥见这是个民间百姓家的平常女子,但这平常女子又极具个性,这个性是一种温柔内敛的坚忍和矜持,埋藏着深厚朴素的世理人情。

  闽剧是民间的,因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而具有了文人戏曲的品位。福建自古出文人,当代也多出文人剧作家,王仁杰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福建的传统戏曲在全国是独树一帜、颇有影响的,这与福建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戏曲传统和丰富的戏曲剧种是分不开的。我们从王仁杰改编《红裙记》可以看到,他努力提升闽剧文化品位,但其出发点是弘扬传统,立足点在于民间。新版《红裙记》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戏曲艺术,就应该立足民间,面向大众,弘扬传统,勇于创造,才能切实推动当代戏曲的发展,把“还戏于民”落到实处。

中国文化报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2/7/14 11:16:40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