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因在微博上高调晒“点翠头面”,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刘桂娟被卷入了舆论漩涡,因为要制成一件“点翠头面”,需要从80只活的翠鸟身上拔取羽毛,被网友们大呼这是“残忍”不是“艺术”。
用“点翠”是“对艺术负责”
刘桂娟引发网友如潮讨伐的,是这样一条微博:“这一头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今天即使是40多万人民币也买不到了,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加工,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永不褪色。”
这条微博发出之后,立刻引起了大量动物爱好者的质疑以及抗议,有人说她炫富,有人说她残忍。陷入“点翠风波”后的刘桂娟,昨日作出解释,称“我这条微博只是想和粉丝们分享下传统国粹艺术行头的艺术美,告诉大家有这么一门手艺,用“点翠”是对艺术负责。没想到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刘桂娟说,点翠头面不是她个人的财产,因此不存在炫富;从戏曲诞生那一天起,点翠头面就有,国内各院团都有买。
本地院团基本都有:陈伯华一副“点翠”用了五六十年
点翠到底为何物?其实,点翠的“翠”,就是翠鸟的羽毛。在染料工艺被发明之前,翠鸟的羽毛在珠宝匠人眼中是极为高贵的镶嵌饰品之一。
昨日,本地一名资深戏剧表演艺术家介绍:“湖北本地戏剧院团也几乎都有,我也有一副,是前几年买的,售价是12万,也的确如刘桂娟所言,属于国家拨款。”谈及为何要采用点翠做头面饰品,这位表演艺术家解释道:“大多数时候,我们采用的是点绸,或者将鸽子毛、白乌鸡毛染色,但是效果都不如点翠。”她同时也介绍道:“点翠其实不经用,一般重大演出才会使用。陈伯华大师的点翠头面,用了五六十年,传了几代人,用到后来羽毛都快掉光了。”
尽管“点翠”好用,但用得也越来越少了,“一是这门手艺几乎失传,二是没这个耐性了,三是杀鸟取毛,的确让人心痛。”这位艺术家表示。针对艺术不应该以环保为代价的说法,这位人士表示:“在舞台上,形象的优美也是必要的。我们这个行业也一直在找不杀生又漂亮的替代品,诸如点翠头面的物件,因为很稀缺,大家都很爱惜,希望一代一代可以传下去,没有谁会不停地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