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广州的各大剧场都人潮涌动,第27届梅花奖广州片区的竞演正在火热进行中。从5月8日起,来自广东、天津、安徽、重庆、北京、云南等省(直辖市)的19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携自己的代表作汇聚羊城。
今年梅花奖有广州、绍兴两个竞演片区,这也是梅花奖18年后再来广州。竞演期间,不少老戏迷从天津、福州、香港等地甚至国外特意前来,也有不少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年轻票友相当“给力”。
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旨在表彰在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此次最小的竞演者只有31岁,不少参赛剧团都是青年演员“挑大梁”,演出者中不乏“90后”,这让整个戏剧舞台充满了年轻活力。而在竞演剧目上,创新更是层出不穷,不仅有跨剧种、跨地区间的合作,影视、交响与戏剧的“跨界”尝试也赋予了传统戏曲以现代审美。
推新人
青年演员“挑大梁”
毫无疑问,看梅花奖竞演,首要是看“角儿”。此次广州片区竞演中,戏迷们可以集锦般地看到一批当下国内戏剧舞台上最富活力和潜力的中青年演员,里面不少已经成为各剧种的领军人物。
广州粤剧院的青年演员吴非凡是19位竞演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今年只有31岁。在开幕日表演的粤剧《鸳鸯剑》里,她饰演的“梅暗香”一人挑战小旦、花旦、武生、青衣、刀马旦五个行当,尤其是第一场的《花园》戏中她用高跷登台亮相,相当吸人眼球。
吴非凡文武兼备,唱作念打基本功扎实,《鸳鸯剑》里以往很少见到的粤剧武戏分量也特意加大了不少,她曾一度吃不消。“她常常半夜练到哭,给我打电话说好累,我曾经劝她太累了就放弃算了,但她死活不乐意。”导演童薇薇回忆说。
竞演前两天,吴非凡的胳膊曾训练到脱臼,但她依然没放弃,“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真的是这样的。戏剧舞台上一定要有绝活,要有料,观众才爱看。得奖与否是其次,努力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用平常心去对待就好了。”为了训练脚力,平日里她两寸多高鞋底的靴子上都绑着26斤的沙袋,如今她即使是穿着“大靠”和“背旗”走“圆场”,也觉得“很轻、感觉都能飞了”。到了正式演出当晚,第五场《毁剑》中吴非凡以刀马旦的扎靠开打,只见“梅暗香”以一敌十、左挡右闪,把手中的枪舞得花了眼,一连串的跟斗翻得观众席一片沸腾。
吴非凡惊喜地发现,本届梅花奖自己认识的年轻朋友特别多,“这次梅花奖回到了广州,看到这么多朋友汇聚在这里,心里好爽。大家年纪都差不多,只不过从事的剧种不同而已,却有很多共同语言和沟通的话题。”京剧《洛阳宫》舞台的6个演员也非常年轻,其中5位是研究生毕业,年龄在35岁上下。据悉,天津京剧院目前正在实行“推新”政策,目的是迅速让年轻演员成为“领军”。
赣南采茶剧团这次来了80人左右,80%是“90后”演员,不少年轻人在担当这个团的“顶梁柱”。跟粤剧《鸳鸯剑》里的第二十五届“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一样,众多颇有成就的老演员在戏里甘为新人当“绿叶”,他们不仅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也将整个舞台映衬得熠熠生辉。
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黄梅戏《小乔初嫁》里,担纲主演小乔和周瑜的也是青年演员何云和梅院军。“黄梅戏除了严凤英饰演的‘马兰’之外,怎么能做到‘后继有人’,开出新的五朵‘金花’?这就是我们剧团要做的工作。戏曲演员要靠自己在舞台上不断地塑造人物,深入到观众的心坎里,这样大家才能记住你、喜欢你。”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说,这次的“梅花奖”竞演,不仅让大家认识了“小乔”何云,还让人们认识了男演员梅院军。阴盛阳衰’是黄梅戏一直面临的问题,这跟这个剧种的艺术特点有关,也说明了我们对男演员的宣传和推广也需要加强,‘梅花奖’是个很好的契机。”
出新戏
旧剧新编“接地气”
“随着艺术种类愈加多元,戏曲艺术创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黄梅戏算是较为“大众”的剧种,在谈及地方戏曲的生存压力时,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并不回避,他表示,“接地气”是当下戏曲创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元素。
蒋建国认为,编剧盛和煜对于黄梅戏《小乔初嫁》可谓“功不可没”,“他曾创作过电视剧《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以及电影《夜宴》,由于有过‘跨界’的经验,他的创作思想和理念都比较超前。”混合乐队也是该戏的亮点之一,作曲家徐志远通过民乐器和交响乐的配合,塑造的音乐效果非常典型,“曹操这个人物的配乐在里面用了民族乐器阮来进行演奏,一听这个旋律就能感觉到曹操这个人物的内心表达”。蒋建国说。
“洋为中用”也是粤剧《鸳鸯剑》的一大亮点,戏里吴非凡不仅用了芭蕾舞的形体与技巧,还借用了越剧舞蹈中柔美的形体表现力丰富戏曲的程式化表演,这让她在剧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粤剧《鸳鸯剑》的创作本身也是一次沪、粤两地戏曲界的艺术合作,它由国家一级编剧、上海沪剧院副院长龚孝雄担任编剧,导演童薇薇也是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导演,而吴非凡则是近年来广州粤剧院重点培养的青年花旦。
此次“梅花奖”堪称一次剧种间相互借鉴、自我创新的大汇演,豫剧《琵琶记》是一个“南戏北演”的成功案例。它原本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元末南戏,相当经典,拿来创作豫剧版本难度颇大。编剧姚金成一开始对这个题材有些抵触,毕竟豫剧作为北方戏,唱腔相当粗犷,但他最终接下了这个任务。
“豫剧应该在当下有新的探索和思考—如何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感情来演绎它?如何用豫剧这个载体来实现更好地演绎?我觉得,所有的历史戏都是与现代人的对话。”主演张艳萍介绍,该剧导演黄天博在接到这部戏时已经是肝癌晚期,即使咳血依然坚持排戏,“怎么样在南戏北演的同时体现豫剧特色”是他最头疼的问题—最后,“叹息”成了这部戏的关键,而恰好哭腔和叫板等都是豫剧的特色之处。
不同剧种之间的相互借鉴,通过“梅花奖”舞台上青年演员的大胆呈现得到了现场观众们的认可和追捧。5月12日,越剧“尹派”小生王君安携新编越剧《柳永》到广州竞演,吸引了大量粉丝,不少观众从新加坡、福州、天津等地远道而来。为了更加准确、生动、传神地塑造人物,尤其是表现抒情性、写意性的戏曲审美特点,王君安饰演的“柳永”还有意吸取了昆曲、京剧、话剧的表演优势,比如昆曲小生的沉稳而飘逸的台步,京剧老生的表演特点、京剧唱腔中情感表现力度等。
《柳永》这部戏虽是福建本土题材,但王君安在戏里却大胆借用了昆腔,似吟似泣般的飘渺、空灵唱腔,浅唱低吟、雅致细腻,极具表现力。对此,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黄国庆提到,“这部戏打破了以往越剧的一些固定程式,需要演员以心理体验人物、走现实主义路径,加上出色的技术掌控能力方能完成。但有些传统我们是不能丢的,王君安为人低调、自然、大方、不张扬的魅力,颇有尹桂芳先生的风范,这也是让五湖四海的戏迷不远万里一路追随的重要原因。”
新戏迷
年轻粉丝“很给力”
“走,看戏去!”这是近段时间微博、微信朋友圈上广州年轻人的流行词。在广州某网站工作的小何跟所有“80后”一样有喜欢的歌星影星,但她还是一名资深票友,虽然从事财务工作,但常常花掉了自己不少工资到全国各地看戏。本届“梅花奖”在广州举行,对小何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到很多以前听不到的剧种,可以亲自体验到粤剧、越剧、京剧改革后的变化。”
实际上,像小何这样的年轻人在广州还有很多。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友谊剧院、蓓蕾剧院、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黄花岗剧院……半个月前,如果路过这些剧场,尤其是在剧目开演前,一定会发现门口那排成长龙的队伍里有不少年轻面孔。连日来的梅花奖赛事演出,观众中也都不乏年轻人的身影,这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出者、艺术评论家颇感欣慰,“年轻人正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观戏力量”。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孕育茁壮的禾苗,只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滋生出一大批喜爱传统技艺的年轻受众。年轻受众不是一天两天培养起来的,除了举办各种大型比赛外,让年轻人乐意走进剧场、融入戏剧氛围中非常重要。本次角逐“二度梅”,欧凯明选了粤剧《刑场上的婚礼》,该剧创作至今历时8年,各地演出400多场,也是许多年轻人爱看的一部剧。看过这出戏的一些年轻观众的反应,让欧凯明动容,“我觉得这部戏能让年轻人了解、接受那段富有理想的革命历史,非常有意义。”
《刑场上的婚礼》在广州大学城演出时,台下的观众都是年轻人。“刚开始我心里还在打鼓,这样的‘政治剧’他们能不能接受?后来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欧凯明回忆说,开演15分钟后剧场就坐满了。“在场的学生发照片、打电话让朋友过来,最后谢幕时连楼梯都站满了人。”据统计,约120分钟的戏,掌声足有4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