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厦门“龙人琴坊”邀请,昨日“龙人古琴文化村首场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漳州市长泰县举办。两岸古琴界专家学者奔赴长泰,畅想两岸琴文化交流蓝图。
在研讨会上,导报记者结识了台湾知名古琴演奏家、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主任陈雯女士,并得知,在两岸刚开始交流的那段时间,时任台北和真琴社社长的陈雯,以台北市立国乐团艺术季活动为契机,陆续邀请了包括吴钊、李祥霆等大陆古琴名家赴台参访演出,迈出了两岸古琴文化交流的第一步。
潜移默化,年轻人恋上古琴
“如今古琴重新被肯定,除了它作为传统艺术的定位外,它的价值在于给当下忙碌社会中的人予精神层面的食粮。”陈雯对导报记者说,她觉得对古琴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有些是科班出身,有些是因为喜欢传统艺术,更多的是通过古琴寻找精神上的宁静。“人们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满足物质、口腹,但物质上的追求永远没有满足,只有精神享受才能带来长时间的愉悦。因此有的人寻求宗教,有的人寻求有灵性的音乐艺术。”
“古琴在某些层面上胜于其他艺术。”陈雯说,“书法、绘画、舞蹈,这些视觉艺术你闭上眼就看不到了。而古琴,你没办法关上耳朵不听。”她还提到,古琴不是一种强势的、逼迫性的艺术,它在潜移默化中,让接受者“不设防”、无抗拒地吸收。“即使你边做事边放着古琴乐,也不会被干扰,只会在无形之间,享受到通体舒畅。”这样的“艺术治疗”,是古琴对于当代人最大的意义。
交融国学,古琴文化迎新春
陈雯女士告诉导报记者,古琴在台湾发展最弱时,仅局限于私人教学,直到1965年古琴课程进入台湾大学,开始培育未来的古琴师资和演奏人员。但那时台湾古琴与国学结合很少,它被作为一门偏重表演和技巧的学科放在音乐系。“我的老师也常常感叹,古琴不应该开在音乐系,它应该在哲学系或者文学系。”现如今,台湾专家学者正在努力让古琴与国学重新交融。陈雯女士说,就在今年年初,台湾佛光大学举办了中国音乐史研讨会,其中古琴的发展就在议题之中。而两三个礼拜前,台湾“中华古琴协会”举办了琴书画展,琴器、斫琴与书法、绘画结合,多元文化发展成为古琴学界的热门议题。
陈雯表示,近几年来大陆大力推动发展古琴文化,台湾深受影响。她希望这样的推动能够长久,“硬件在那里是不会变的,关键在于作为经营者的人”。能否一直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在推广的过程中保持原汁原味,是所有琴人的牵挂。
日前在厦门举办的国学论坛,是她所知的第一次将古琴作为特色、并单独作为子论坛的研讨会,可谓独树一帜。陈雯还指出,“龙人古琴文化村”在长泰建立,势必成为大陆之首。若能得到政策支持,那么海西将成为大陆古琴发展的主导龙头。不只是对于海峡两岸,在国际上也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