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傍晚,笔者来到宁海徐霞客大道时,夕阳还未完全落下,大道旁的滨江小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一阵阵悠扬的二胡声和喧天的锣鼓声从这里飘扬出去,呼唤着人们从四处赶来。像往常一样,一场由民间戏曲队带来的精彩演出即将登场,吸引着现场几百名观众的眼球。灯光亮起,淡妆浓抹的演员一出场,就博得现场一片欢呼。一出耳熟能详的《十八相送》,引来台下不少观众跟着轻轻合唱。
年逾古稀的跃龙街道“一休公园戏曲演唱队”队长陈小青,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笔者,6年前,他自掏腰包组建了演唱队,四处演出,不收一分一毫。“去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动了手术,队伍就散掉了。没演出了,就有人跑到家里来问我,所以今年我又重新把队伍搞起来了。”
广场上人越聚越多,这边唱来那边和,此时的宁海县文化馆培训中心,“新”演员的培训正在进行。据宁海县文化馆馆长胡伟华介绍,宁海文化纳凉戏曲晚会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经走过18个年头,目前共有业余戏曲演唱队16支,成员近250人,活跃在各个街道乡村。纳凉戏曲晚会一般历时3个月,从每年7月开始,10月上旬结束。“城里有广场,有活动中心,所以晚会的规模比较大,办起来也方便。在乡村里,家门口宽敞一些的村民,就会自动成为晚会的‘东道主’,每到傍晚就从家里拉出电线,用竹竿架起路灯。村民们则拎着板凳、摇着蒲扇、端着茶杯,从四处聚集而来。虽然条件有限,规模有限,但也一直坚持着。”
胡伟华表示,文化纳凉戏曲晚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也存在队伍松散、缺乏经费、场地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已开始行动,在规范引导、资金扶持、培训推广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戏曲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演员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群众满意度提高,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